词条 | 元气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234 元气指产生和构成天地万物的原始物质,或指阴阳二气混沌未分的实体。《论衡·谈天》:“元气未分,浑沌为一”;《言毒》:“万物之生,皆禀元气。”亦指吉祥之气。《春秋繁露·王道》:“王正则元气和顺。”也指人身中来源于父母的先天之气。《春秋繁露·天地之行》:“元气之流皮腠理也。” 元气中医名词。为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又称“原气”。元气健旺,则可正常地维持人体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与活动能力。元气是人身最重要、最基本的气。元气来源于先天,形成于胚胎时期,藏于肾中,与命门有密切的关系。元气虽源于先天,但也有赖于后天饮食精微的滋养与补充。元气虚衰则病变丛生,主要表现为肾阴肾阳不足的各种病症。治疗元气不足多从补肾入手。 元气又称“原气”、“真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由肾中所藏的先天之精化生,赖后天水谷精气滋养,通过三焦而流行全身,温煦和推动人体的生长发育和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 元气中国古代哲学重要范畴。❶指产生和构成天地万物的原始物质,或为混沌未分的实体。《鹖冠子·泰录》:“天地成于元气,万物乘于天地。”东汉王充《论衡·谈天》:“元气未分,浑沌为一。” 元气中医养生用语。在古代文献中常把元气的气字,写做“炁”,以示与后天之气的区别。亦称“原气”。在胚胎时就已形成,是指人体维持组织器官生理功能的基本物质。 元气壮族关于万物的物质本原的概念。元气又称“大气”。唐代壮族思想家韦敬办在他所撰写的《智城洞碑》中首次提出“元气”概念。他认为“元气”横溢于宇宙之间,万物群灵都包含着元气。“若夫仰观天文,有日月星辰之象;俯察地理,有岳渎山河之镇。……皆……蓄汇元气,崩腾横宇宙之间,苞括群灵,眇邈出尘埃之外。”(见刘介《广西壮族文人文学史概要》)。山峦丘陵含有元气之精,就更壮实,更坚固。“复涧连山,真名胜境,重峦掩映,氤氲含元气之精,叠嶂乱纷,泱轧纳苍黄之色。壮之更,实地险之不逾,坚之又坚,真丘陵之作固矣。”(同上书)元气弥漫于宇宙自然界之中,超超忽忽,无极无边。“天地寥廓,阴阳回薄,五镇三山,千溪万壑,积涧幽阻,攒峰磊硌,神化攸归,灵神是托,……寻之无极,察之无边,洪荒郭涝,咸归自然,……超超忽忽,元气之精。”(同上书)认识到了元气弥漫于宇宙之间,万物群灵,无一不包含着元气,把元气视为细微的物质存在,并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基本物质。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