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先秦辩学史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103 先秦辩学史现代研究先秦哲学方法和逻辑思想著作。郭湛波著,胡适、嵇文甫校。中华书局1932年出版。认为中国古代的哲学方法和逻辑思想在先秦就是“辩学”,其起于邓析,至惠施始盛,公孙龙子集其大成,构成为系统学说。以后各家都受其影响,尤以 《墨辩》、《荀子》为最,惠施、公孙龙出于名家而与墨家无涉。认为惠施的“大同异”是辩证逻辑的思维,“小同异”是形式逻辑的思维。认为“《墨经》是从推理来讲,所以说‘白马,马也’。公孙龙从概念来讲,所以说‘白马非马’。”肯定了公孙龙的“白马非马”说。认为《墨辩》即非墨子学说,亦非墨子时代的产物,而是惠施、公孙龙之后的作品。认为墨辩的两个根本法则是“以名举实,以辞抒意,以说出故”的演绎方法和“以类取,以类予”的归纳法。主张荀子的正名是“以一持万”,“以类度类”的演绎的名学。批判了胡适《先秦名学史》。是研究先秦逻辑史的重要参考资料。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