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光孝寺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光孝寺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光孝路。寺址原是西汉初年南越王赵佗的玄孙赵建德故宅。三国时,吴国官员虞翻在此讲学,辟为苑圃,时人称“虞苑”。后捐作庙宇,寺名几经更改,至南宋绍兴二十一年(公元1151年)方改名为光孝寺。寺内保存历代所建殿堂楼阁等20多座,主要有大雄宝殿、六祖殿、伽蓝殿、天王殿、睡佛阁及东西铁塔、瘗发塔,其中以大雄宝殿最为宏伟。该大殿始建于东晋隆安元年(公元397年),清顺治十一年(公元1654年)扩建为七开间,但仍保留着唐、宋建筑风格。大殿重檐歇山顶,出檐平缓深远,层层出挑的斗拱造型质朴,殿中的梭形柱很有特色。大殿的三宝佛肚内曾发现唐宋木雕珍品罗汉、信士等木雕像。大殿前西南角有一座石经幢,名木悲幢,建于唐宝历二年(公元826年),是寺内现存最早并有绝对年代可考的石刻。石料为青石,呈八角形,基座上刻力士浮雕,柱身刻梵文和汉文楷书的《大悲咒》。大殿后东西两侧各建一座铁塔,东铁塔是南汉主刘于大宝十年(公元967年)捐造。塔四角七层,塔身的九百多个佛龛内均铸小佛像,初成时全身贴金,是我国现存最古最完整的一座铁塔。瘗发塔位于六祖殿前,八角七层,砖砌,每层各面小佛龛内均有佛像。唐高僧慧能成为禅宗六祖后,寺内住持将慧能的戒发埋于此,上盖塔并立碑纪念。光孝寺是广东现存的最古老的建筑之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光孝寺光孝寺位于广州市光孝路,是广州历史最悠久的寺院建筑,1961年3月4日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重要的古建筑及历史纪念建筑物。 光孝寺佛寺名。在广州市红书北路。原为西汉南越王赵佗后人的家宅。三国吴时虞翻被贬居此,辟为苑圃,多种苹婆诃子,时人称为虞苑或诃林。虞翻死后,家人施宅为寺,名曰制止寺。东晋时罽宾僧人昙摩耶舍来此传法并建大殿,改名王苑朝延寺,又称王园寺。此后印度僧人、王子多次到此传法,创建戒坛,称制止道场,种下从印度带来的菩提树。唐贞观十九年(645) 改名朝明法性寺。仪凤元年(676)禅宗六祖慧能在寺中戒坛前菩提树下剃发受戒。宋绍兴二十一年 (1151) 改名光孝寺。是广州最古老的寺院,故民谚曰“未有羊城,先有光孝”。现存主要建筑有大雄宝殿、六祖殿、伽蓝殿、天王殿; 还有睡佛阁、瘗发塔、东西铁塔、法幢、大悲幢等。大雄宝殿建于南宋淳祐年间。六祖殿是纪念佛教禅宗六祖慧能的祖堂,初建于北宋大中祥符时,后毁于火,南宋时又重建。殿面阔五间,进深四间,单檐歇山顶。伽蓝殿是一座精巧玲珑的木构建筑,在六祖殿前,建于明代。睡佛阁亦名风幡堂,是慧能认为风幡非动而是心动,一语惊四座之处。也是印宗尊其为师,公开宣扬禅宗南宗旨义之地,印宗特建风幡阁以纪之。瘗发塔是埋六祖慧能剃度落发的唐塔。八角砖塔,高7. 80米,建在菩提树下落发处。旁有元代刻制的六祖像碑和达摩像碑。在大殿东西两侧有两座千年铁塔。西塔建于五代南汉大宝六年 (963),原有七层,现存三层。东塔建于大宝十年 (967), 以南汉主刘名义铸造。七层四方形,高7. 69米,塔身铸有900多佛龛,有涂金千佛塔之称,两塔形制相仿,工艺精湛,是我国两座最古的铁塔。光孝寺规模宏大,建筑雄伟,环境幽美,河林如故,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光孝寺位于五一路西。始建于东晋义熙年间(405—418)。原规模宏大,殿宇巍峨。现仅存山门殿、法堂、西极堂及方丈室后楼等。寺内收藏文物丰富,有南宋宁宗手书“碧云”,卫夫人书碑拓本《汝帖》,元画家王振鹏绘《历代贤后妃故事图》,董其昌《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写本墨迹、碑石,以及八大山人手绘画册等。 光孝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光孝路北。初为西汉南越王赵佗第三代孙赵建德故宅。三国时吴国虞翻贬徙广州,在此讲学,并辟为苑圃,人称虞苑。因多植苹婆诃子,又称诃林。后家人舍为寺院,名制止寺。东晋时,天竺僧昙摩耶舍曾在此建王苑朝延寺(王国寺)。唐仪凤元年(676),慧能在此受戒,开创佛教南宗,成为禅宗六祖。南宋绍兴二十一年(1151),赐名光孝禅寺,简称光孝寺。原有建筑二十余座,面积达三万余平方米,为岭南丛林之冠。现存主要建筑为大雄宝殿,始建于晋隆安元年(397)至五年,现殿为清顺治十一年(1654)重建,面阔七间,宽35.36米,进深24.8米,重檐歇山式,具有唐宋风格,巍峨宏丽。大殿两侧有东西两铁塔,分别建于南汉大宝十年(967)、六年。形制相同,四面七级,通高7.69米,每层刻有蟠龙和佛像,各有贴金佛像千余尊,故称涂金千佛塔。西塔已残,东塔完好,为我国现存铁塔最古最完整者。寺内建筑,尚有建于唐宝历二年(826)之石法幢(大悲幢)、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重建之六祖殿、埋有六祖慧能头发之瘗发塔。寺内古木参天,气象肃穆。其中两株最可珍贵:一是传为虞翻手植之诃子树,已历1700余年;一是传为南朝梁天监元年(502)由印度僧人知药三藏携来树种所植之菩提树。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