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光能利用率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光能利用率guangneng liyongluefficiency utilization oflight作物光合产物中贮存的能量占其所得到的能量的百分率。是用单位时间内,在单位土地面积上作物增加的干重所折合的热量,除以同一时间内该面积上得到的太阳总辐射量(或光合有效辐射能)表示: 中国长江流域,每公顷产22.5吨以上的试验田中,全年光能利用率为5%。北京郊区每公顷过15吨的地块为4%,但一般农田平均只有0.4%,甚至更低。作物光能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有:❶光的漏射、反射和透射的损失。作物生长初期植株体小,太阳辐射大部分射到地面。植株叶片较平展时, 其反射光损失就大。叶片较薄时,一部分光能耗费于透射。 ❷外界环境条件限制了作物光合作用能力的提高。高产栽培条件下,农田CO2供应不足;作物生长的初期和后期经常由于气温低,限制了光能的利用;水分供应亏缺或过剩。使作物不能正常地生长,以及养分供应不足等均不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 ❸植物叶片光合能力的限制。叶片的光饱和点低,超过光饱和点的光能被浪费掉。并且,当叶面积指数超过适宜范围之后,单叶的光合效率开始下降,限制了群体的总光合强度的提高。 ❹作物遗传特性的限制。小麦、水稻、大豆等C3作物的光合效率通常比玉米、高粱C4作物低, 尤其在高温、强光和干旱的条件下,这一特性表现得尤为明显。此外,直立叶型的矮秆品种、抗逆性强的品种的光能利用率比散叶型或匍匐叶型的中、高秆品种、抗逆性弱的品种为高。表中为不同作物干物质生产与光能利用率的关系。 不同作物的干物质生产与光能利用率的关系 提高光能利用率的主要方法是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的光能利用率和扩大复种指数。可行途径有:❶充分利用生长季节。采取间套复种和轮作改制,合理安排茬口、创造适宜的农田群体结构。 ❷培育高光效农作物品种。要求具有高光合能力、低呼吸消耗、株型、长相有利于田间群体最大限度地利用光能,提高作物的经济系数。 ❸采取合理的栽培技术和措施。在不倒伏和不妨碍CO2流通的前提下,扩大田间作物群体的叶面积指数, 并维持较长的功能期, 使之有利于作物光合产物的积累和运输。 ❹提高叶绿体内的光合效率。如抑制光呼吸作用; 补施CO2肥料和利用人工光源补充光照等。 此外, 要合理开发野生植物资源, 寻找高效利用光能的对象。将油瓜、猕猴桃等野生植物成功地引为家生, 在海面上种植海带、紫菜等藻类, 在稻田里放养绿萍, 用以固氮增肥等都可提高光能利用率。 光能利用率单位地面上植物光合作用累积的有机物中所含的能量,与照射在该地面上日光能量的比率。一般植物约为1—2%。提高光能利用率是发挥农作物增产潜力的重要途径。 光能利用率efficiency for solar energy utilization见“光合效率”。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