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光过敏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光过敏guangguomin或称光过敏反应,是皮肤对日光或人工光源辐射 (主要是紫外线和可见光线)的一种质和量的异常反应。皮肤的变化多见于接受光照的暴露部位,如面部、颈部暴露区、前臂、手背等处,呈对称出现,其表现为:红斑、皮炎、小水泡、大水泡、过度色素沉着、脱色或剥脱等。光过敏反应又分为光敏感和光致敏两类。前者亦称直接光过敏反应,即在接受日光或人工光源辐射后发生。后者亦称间接光过敏反应,因系在全身或局部应用某些药物时出现,故亦称药物性光过敏反应。可引起光过敏反应的药物称为光敏物质。光致敏以接触光敏物质为先决条件,接触方式有口服、注射、局部涂布等。常见的光敏物质有:磺胺、四环素、氯丙嗪、非那根、灰黄霉素、奎宁、核黄素、5或8甲氧基补骨脂素、伊红、甲基蓝、荧光素、金、银、砷、镉、某些化妆用品、某些具有荧光物质的植物等。光致敏又分为光毒反应和光变态反应两种。光毒反应是人体在光敏物质存在条件下,对光辐射主要是紫外线敏感性升高的一种表现,与免疫无关,无潜伏期,首次光照出现反应,见于曝光部位。光变态反应较光毒反应少见,是一种抗原抗体反应,故与免疫有关,二次光照始出现反应,皮肤变化尚可见于未曝光部位。所有能引起光变态反应的药物均可引起光毒反应,但能引起光毒反应的药物并不一定引起光变态反应。为诊断光变态反应可进行光斑贴试验: 将可疑药物制成1%浓度油膏斑贴于腰部正常皮肤两处,斑贴需严密遮光,经24~48小时后,对两斑贴处之一的皮肤进行长波段紫外线照射,可用日光或人工光源。照射后24~48小时观察结果, 阳性反应有(+):红斑; (⧺):红斑伴水肿;(⧻):红斑伴小水泡; (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