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克罗齐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克罗齐1866—1952Keluoqi,B·Croce意大利哲学家。1866年2月25日生于佩斯卡塞洛里。他在大学时曾研究过马克思主义,但他不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他与G·金蒂莱合编《评论》杂志达20年之久,成为意大利的一个新黑格尔主义代表人物。在政治上,他反对法西斯主义,是意大利资产阶级自由派的著名代表。1952年11月20日死于那不勒斯。著有《精神哲学》、《黑格尔哲学中的活东西和死东西》等书。 克罗齐意大利哲学家、美学家、史学家。美学上是“直觉说”的最大代表。认为美是直觉创造的价值。提出直觉即表现、即艺术、即欣赏。美即成功的表现。对现代西方美学的发展有重大影响。著有《美学原理》、《美学纲要》等。参见“哲学”中的“克罗齐”和“美学理论”中的“直觉说”。 克罗齐1866—1952Benedetto Croce又译“柯罗齐”。意大利哲学家、史学家,新黑格尔主义者。曾担任意大利教育大臣、不管部长等职。在哲学上,强调精神就是整个实在,此外没有任何真实的东西,一切经验和认识的对象都是出于精神的创造。事物的区分无非是精神活动的形态的区分,分为直觉、概念、经济、道德四种。宇宙万物是一个差异统一体,四种精神活动是“相异概念”,但又有联系,呈现为一个从低到高的阶梯。所谓对立和矛盾只限于相异概念的内部。宣称历史和哲学是同一的,当历史学家在对他所研究的事件进行理解和估价时,就是从事哲学活动。在美学上,断言只有直觉中的东西才是美的。艺术和美就是直觉及其表达形式的综合。主要著作有四卷本的《精神哲学》、《黑格尔哲学中的活东西和死东西》、《美学原理》、《伦理和政治》、《史学和道德理想》、《黑格尔研究和哲学解说》等。参见“美学”中的“克罗齐”。 克罗齐1866—1952意大利唯心主义哲学家,受教育于罗马大学,出版过近70本著作,创办和主编《批评》杂志,其主旨是振兴意大利思潮,使其回归欧洲的哲学主流。他还活跃于政坛,曾任教育部长,参议员。他的哲学体系主要在其重要论著《精神哲学》中体现。他认为实在就是精神,故此不存在于思维及其活动中的一切都是非真实的。精神活动不是理论的就是实践的。理论活动分概念性 (逻辑角度) 和直观性 (美学角度) 两种。实践活动可分为特殊性 (属经济学范畴) 和普遍性 (属伦理学范畴) 两种。哲学则是描述思维在上述的四个水平上活动所遵循的原则。思维的实际活动过程则属历史的范畴,而主宰思维活动的原则则属历史的哲学范畴。因此他认为哲学无非是对历史的方法论的研究。 克罗齐意大利哲学家。1866年2月25日生于一资产阶级家庭。1903年创办《批评》杂志。1910年当选参议员,1920~1921年任教育部长。1922年法西斯上台后辞职。法西斯倒台后重返政界。1952年11月20日病逝于那不勒斯。著作有《拿破仑的99年革命》、《黑格尔哲学中的活东西与死东西》、《精神哲学》、《美学与政治》、《意大利史》等。 克罗齐1866—1952Croce,Benedetto意大利新黑格尔主义主要代表,著名哲学家、历史学家、政治家。就读于罗马大学,曾研究过马克思主义。1902年创办《批评》杂志。当选过参议员,担任过教育部长,是意大利资产阶级自由派的著名代表,坚持反法西斯主义立场。在哲学上反对实证主义,对文化界有广泛影响。他提出精神哲学体系,否认物质自然界的真实存在。精神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分为艺术、逻辑、经济、伦理四个阶段,即美、真、利、善,所以哲学相应分为美学、逻辑学、经济学、伦理学。前两个阶段是理论的精神,后两个阶段是实践的精神,前后的统一即达到精神发展的最高阶段。他把黑格尔的矛盾对立统一辩证法包容在“差异的辩证法”中,强调调和性的作用。反对马克思主义的某些观点。主要著作:《精神哲学》(1902—1914)、《黑格尔哲学中的活东西与死东西》(1907)、《美学原理》(1913)、《历史学的理论和实践》 (1917)、 《政治和伦理》(1922)、《黑格尔的研究和哲学解说》(1952)。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