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克里木战争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克里木战争Kelimu zhanzheng1853—1856年以克里木半岛为主战场的 一次国际战争, 其实质是沙俄与英、法在近东争霸。19世纪50年代初,俄、法分别为东正教和天主教争夺耶路撒冷圣地建筑的 “钥匙权”(管辖权), 对土耳其施加压力。1852年, 土耳其将钥匙权交给天主教。1853年7月,俄国以保护土耳其奥斯曼帝国内的东正教徒为名, 侵入土耳其属国摩尔多瓦和瓦拉几亚(今罗马尼亚)。10月, 土耳其对俄宣战。11月,俄国舰队在锡诺普歼灭土耳其黑海舰队。1854年1月, 英、法舰队驰入黑海, 保护土耳其海岸和运输。3月, 英、法、土缔结军事防守同盟, 随后,法、英对俄宣战。5月,俄军在锡利斯特拉遭土军抵抗,折兵5万。奥地利陈兵边境, 要求俄国撤军。俄军被迫放弃两公国。9月,英、法、土联军在克里木半岛登陆, 围攻俄国塞瓦斯托波尔要塞, 恶战349天。1855年1月,撒丁王国参加联军作战。9月,俄军放弃要塞。俄、土陆军在高加索、英、法和俄海军在波罗的海也进行了战斗。1856年2月,俄国被迫宣布停战。3月,双方签订巴黎和约, 规定列强共同保证奥斯曼帝国的独立完整, 俄国将南比萨拉比亚割给摩尔多瓦, 实行黑海中立化, 禁止军舰通过达达尼尔和博斯普鲁斯海峡, 禁止俄土在黑海沿岸建立军火库。克里木战争双方损失惨重。统计数字众说纷纭。最低数字为双方各损失25万人,最高数字为俄国损失52万、土耳其40万、法国9万5千、英国2万多。战争结束了俄国的欧洲霸权, 建立了法国拥有欧陆优势的新格局。 克里木战争亦称“东方战争”。俄国与英国、法国、土耳其、撒丁4国联盟之间的战争。因主战场在克里木半岛而得名。战争爆发时,俄军可用于对外作战约70万人,火炮1400余门,战舰380艘;联军总兵力达100余万人,战舰440艘。1855年9月,联军攻陷俄国海军基地塞瓦斯托波尔要塞,俄国战败。俄军损失50余万人;联军损失:土耳其40万人,法国9.9万人,英国2.2万人。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