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宣传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全党一切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因此,也是党的宣传工作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为我们党的宣传思想工作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也决定了党的宣传工作的根本内容和基本原则,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深刻揭示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集中体现了党和人民的意志和愿望,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它理所当然地成为我党新时期宣传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成功地运用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特别是在理论上取得了重大突破,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其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正如邓小平在南巡讲话中所说的: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 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3页)这些论断使我们摆脱了传统思维框架的束缚——即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属于社会基本范畴的思想,从而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对于宣传工作中长期纠缠不清的姓 “资” 姓“社” 问题,邓小平指出: “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 ‘资’ 还是姓 ‘社’ 的问题。”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2页)针对这个问题,他指出: “不搞大讨论”,并提出了判断各项工作是非得失的 “三个有利” 的标准,即: 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加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坚持了这个标准,我们的宣传思想工作就能冲破种种保守观念,真正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敢闯敢试,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因此,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无疑是我们党在新时期宣传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