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入则孝,出则悌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入则孝,出则悌儒家所主张的孝道规范。善事父母曰孝,敬重兄长曰悌。语见《论语·学而》:“弟子入则孝,出则弟(悌)。”弟通悌。大意为: 少年子弟回家要孝顺父母,外出要敬爱兄长。孝悌观念早在西周初年便已出现。孔子则把孝悌品行看做个人修养和家庭和谐的基础。后世儒家进一步发挥了孔子以孝悌为本的思想。如《孝经》:“孝子之事亲者,则忠可移于君;事兄悌,则顺可移于长。”从而将“孝”这一家庭伦理规范与社会政治准则结合在一起,即忠君爱国。在封建宗法社会中,孝悌与忠顺观念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