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八岭山古墓群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八岭山古墓群位于江陵县城西北12公里的地方,是国务院1988年1月公布的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南北长8公里,东西宽5公里,面积约40平方公里。八岭山因为崇岭8座而得名,又名龙山。山上古墓密集,其中以楚墓最多,汉墓次之,兼有其他朝代墓葬。已查明的古墓近300座,其中包括17个楚王墓,均有陪冢。山北有明藩辽简王及肃、靖、惠、恭等诸王墓。墓中埋葬着丰富的历史文物,誉满中外的越王勾践剑和彩漆木雕座屏均在此出土。 八岭山古墓群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县城西北。因山有八岭得名。远望八岭逶迤如龙,亦名龙山。盛产白桃、板栗、香梨、甜杏、蜜桔、清茶、黄花、乔松,故又名八宝山。山中古墓冢已探明的473座,多为春秋战国时期楚王公贵族墓及明朝藩王墓。狮子冢、童岭岗、杨家冢、仙女台、蓑衣冢等,宛如山丘。楚庄王、樊妃、楚康王墓均在此。明朝辽简王及肃、靖、惠、恭、庄诸王墓也在此。故明朝名臣张居正有诗云:“山蟠王气藏真宅,草绿春心怆孝情。”(《和贞一王孙八岭山韵》)墓葬出土文物极丰。1965年在楚墓中发掘出轰动海内外的越王勾践剑,剑长69cm,刻有“越王勾践自作用剑”,铸棱形花纹,埋藏2500余年,依然如新,寒光逼人,当为楚灭越时带入楚国。出土的大批战国丝绸织物和彩漆木雕座屏,也颇引人注目。关于三国蜀汉关羽镇守荆州,这里有许多遗踪和传说:平头冢为关羽得青龙偃月刀后跃马试刃所削平,换帽冢是他自襄阳归来换帽处,马跑泉是他赴当阳救主时赤兔马刨地得泉处。此外,山中胜景落帽台,传为东晋名士孟嘉落帽处。李白流放夜郎遇赦,曾登此台赏菊赋诗:“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山间自然景色秀美,烟云笼翠,茶海松涛,亦令游人忘返。 八岭山古墓群在湖北省荆沙市江陵城北12公里处,地处荆州、纪南、万城三古城之间。八岭山古称龙山,又名八宝山。山上墓群范围南北长约8公里,东西宽5公里。历代王侯墓葬密集,多为春秋战国时期楚墓,汉墓次之,还有明代藩王陵墓等。其中较大墓冢有数百座,如童岭岗、狮子冢、杨家冢、仙女台、蓑衣冢等。1965年以来,先后发掘过楚墓30余座,墓中出土文物丰富,以铜器、陶器和漆木器最多也最精美,其中不少为稀世珍宝,如越王勾践剑、吴王夫差矛、彩绘木雕小座屏、虎座鸟架悬鼓和著名的战国丝织品等。此外,八岭山中还有落帽台、换帽台、马跑泉等古迹。1988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