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八王之乱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八王之乱Bawang zhiluan

西晋皇族为争夺中央政权而引起的社会动乱。因先后参与者主要是汝南王亮、楚王玮、赵王伦、齐王冏、成都王颖、河间王颙、长沙王又和东海王越八人,故史称“八王之乱”。惠帝是一个白痴,最初政权掌握在皇太后父杨骏手中,引起皇后贾氏的极端不满。贾后权欲极盛,心狠手毒,永平元年(291)乃勾结楚王司马玮等,借口杨骏谋反,诛杀杨氏亲党数千人,迫使杨太后绝食而亡。八王之乱由此拉开了帷幕。杨骏死后,汝南王司马亮与太保卫瓘辅政。贾后犹觉不能逞其所欲,同年六月,再次利用司马玮杀亮、瓘,然后又以假传诏旨之罪除掉司马玮,终于完全攫取了朝政大权。此后8年,西晋社会相对稳定,但因太子遹非贾后亲生,是贾后的一块心病。元康元年(299),太子已日渐长大,贾后遂设计诬其阴谋杀害皇帝、皇后,于是废为庶人,继而逼杀之。禁卫军长官、赵王司马伦觊觎帝位已久,这时以替太子报仇为名发动政变,杀死贾后,接着又于永宁元年(301)二月篡夺帝位。司马伦此举,立即遭到宗室诸王,尤其是手握强兵者的强烈反对,酿成长达6年多的血腥混战。这年四月,齐王司马冏首先在许昌发难,起兵讨伐司马伦,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则先后响应。三王联军与司马伦军队激战60余日,战死者近10万人。禁卫军见司马伦大势已去,遂杀伦及其党羽,拥惠帝复位,迎三王入京。司马冏以首功辅政,独揽大权。从此,诸王为争夺最高权力混战不止。太安元年(303),司马颙与长沙王义联合攻杀乂。冏死,司马颖称皇太弟,以继承人自居。接着东海王司马越奉惠帝攻颖,大败而逃,惠帝被颖所俘,司马颙乘机占领洛阳。越再兴兵,先后杀颖、颙。永兴三年(306)越毒死惠帝,另立司马炽为帝。至此,八王之乱才降下帷幕。八王之乱造成极大破坏,北方地区广被战火,历史名城洛阳、长安夷为丘墟,广大农村生产凋蔽,生灵涂炭,死者不可胜数。八王之乱还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激化了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直接导致270余年南北分裂的局面。

八王之乱

晋皇族内部争权夺势的斗争。元康元年(291年)至光熙元年(306年),晋大封同姓子弟为王,握有军政实权。太熙元年(290年)武帝司马炎死,惠帝司马衷即位,皇后贾南风与辅政的外戚杨骏相互争权。元康元年(291年),贾后召都督荆州诸军事楚王司马玮入京,杀骏,由汝南王司马亮和尚书令卫瓘共同辅政。贾后仍未掌权,复使玮杀亮与瓘,旋以“擅杀”罪杀玮,贾后专权。永康元年(300年),赵王司马伦起兵杀贾后,废掉惠帝自立。齐王司马冏在许昌,成都王司马颖在邺(今河北临漳),河间王司马颙在关中,相继起兵讨伦。伦被杀,惠帝复位,冏专权辅政。接着长沙王司马又攻杀冏,河间王颙又与成都王颖攻杀乂,颖专断朝政。东海王司马越挟惠帝攻颖失败,颙乘机进占洛阳。幽州刺史王浚与并州刺史司马滕击败颖,颙独专朝政。越再起兵攻颙,颙战败与颖相继被杀。光熙元年(366年),越毒死惠帝,另立皇太弟司马炽为怀帝,控制朝政。此乱,前后十六年,严重破坏生产,给人民带来无穷灾难,各族人民纷纷起义,各少数民族贵族也乘机起兵争夺政权。

八王之乱

西晋皇族争夺政权的斗争。“八王”是指汝南王亮、楚王玮、赵王伦、齐王冏、长沙王乂、成都王颖、河间王顒、东海王越。晋初吸取曹魏孤立而亡的教训,大封同姓子弟为王,后来又让封王移封就镇,藩王因此握有军政实权。太熙元年(290),晋武帝死,太子衷继位,是为晋惠帝。惠帝是个白痴,由皇太后父杨骏任太傅辅政。皇后贾南风凶险多权诈,蓄意与杨骏争权。永平元年 (291)三月,贾后与楚王司马玮 (司马炎第五子) 合谋,杀杨骏及其亲族党羽数千人,皇太后被废后绝食而死。宫廷政变导致诸王混战。六月,贾后令司马玮率北军杀死政变后辅政的汝南王司马亮 (司马懿第四子),然后以司马玮擅杀大臣为名,杀死司马玮。永康元年 (300),贾后废杀与贾氏不和的太子遹,“太子既废非其罪,众情愤怒” ( 《晋书·愍怀太子传》),掌握宿卫禁军的赵王司马伦 (司马懿第九子) 乘机起兵,杀了贾后等人。次年正月,司马伦废惠帝自立。出镇许昌的齐王司马冏 (司马攸子)联合成都王司马颖 (司马炎第十六子)、河间王司马颙 (司马孚孙,司马孚为司马懿之弟),起兵打败司马伦,伦被杀,惠帝复位,冏专权辅政。为久专大权,司马冏立年仅八岁的清河王司马覃为皇太子。长沙王司马乂 (司马炎第六子) 大为不满,在洛阳举兵讨冏,连战三日,杀死司马冏。太安二年(303) 八月,河间王颙与成都王颖借口司马乂 “论功不平”,同时进攻洛阳。这一战,三方集结的军队,人数在30多万以上。永安元年 (304) 正月,司马乂失败被杀,司马颖专断朝政。东海王司马越(司马懿弟司马馗孙) 拥戴惠帝讨伐司马颖,兵败出逃,皇帝被俘,司马颙乘机进占洛阳。幽州刺史王浚与并州刺史司马腾联兵打败司马颖,司马颙独专朝政。永安二年七月,东海王越再次起兵攻颙,颙战败,与颖相继被杀。次年六月,司马越迎还并毒死惠帝,另立怀帝,最后掌握了大权。自永平元年 (291) 贾后杀杨骏,至永兴三年 (306) 惠帝回洛阳,前后十六年间,参加争夺皇权的有八个诸侯王。统治阶级内部大混战,使得人民遭殃,死者以万计。八王之乱严重破坏生产,时关中 “诸郡,百姓饥馑,白骨蔽野,百无一存” ( 《晋书·贾疋传》),激起各族人民起义,各少数民族贵族也乘机起兵,争夺政权。由八王之乱引起了中原地区巨大的胡汉移民狂潮。

八王之乱Bawang zhi luan

西晋宗室诸王争夺中央政权的斗争。晋初,晋武帝大封同姓子弟为王,让他们握有军政大权。武帝之后惠帝继位,中央大权掌握在外祖父杨骏手中,引起了皇后贾南风的不满,贾后与楚王合谋杀杨骏,以汝南王辅政,后又杀汝南王和楚王。宫廷之乱为握有重权、野心勃勃的其他同姓诸王制造了争权夺利的机会和借口。他们攻入都城,有的废皇帝而自立,有的立皇帝而自己辅政,兵戈相见,互相厮杀。这场统治阶级内部为争夺中央政权的混战长达16年(291—306),参加混战的有汝南王亮、楚王玮、赵王伦、齐王同、长沙王乂、成都王颖、河间王颙、东海王越。史称八王之乱。八王之乱给中原人民带来重大灾难,也使西晋政权更加衰弱。

八王之乱

西晋皇族争夺政权的内乱。西晋分封诸王,握有军政实权。晋武帝死后,惠帝即位,其妻贾后与外戚杨骏争权。永平元年(291年)贾后杀骏,复使楚王玮杀辅政的汝南王亮,不久又杀玮。永康元年(300年)赵王伦计杀贾后,旋自立为帝,齐王冏、河间王颙、成都王颖,联兵杀伦,挟惠帝复位。此后长沙王义和东海王越也加入了这场内乱。战火从洛阳、长安延至黄河南北。光熙元年(306年),东海王越入主朝廷,毒死惠帝,另立怀帝。这场混战严重地破坏了生产,给各族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各族人民纷纷起义,各少数民族贵族也乘机起兵,加速了晋王朝的灭亡。

八王之乱

西晋皇族内部争夺最高统治权的斗争。八王是指汝南王亮、楚王玮、赵王伦、齐王臽、长沙王义、成都王颖、河间王颙、东海王越。晋初鉴于曹魏失国,遂大封司马氏子孙为王。出镇的亲王,既握军符,复综民事,权力甚大。晋武帝死后,惠帝继位,贾后与辅政的外戚杨骏争权。291年,贾后杀骏,以汝南王亮辅政,又使楚王玮杀亮,旋即杀玮。300年,赵王伦起兵杀贾后,并废惠帝自立。齐王冏、成都王颖、河间王颙对此不满,联兵杀伦,扶惠帝复位。此后齐王冏、长沙王义,成都王颖、河间王颙、东海王越等,为争夺中央统治权连年混战,战场从洛阳、长安延展到黄河南北。光熙元年(306),东海王越攻杀颖和颙,毒死惠帝,另立怀帝,掌握大权。诸王势力在混战中几消耗殆尽。“八王之乱”前后16年,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破坏,激化了阶级矛盾,各少数民族的贵族也乘机起兵,夺取政权,西晋政权很快在战乱中崩溃。

八王之乱

西晋统治阶级内部由楚王玮等8个诸侯王参加的夺权斗争。参加者主要有楚王玮、汝南王亮、赵王伦、齐王冏、长沙王乂、成都王颖、河间王颙、东海王越,故称 “八王之乱” 。晋武帝司马炎即位后,实行分封制度,将皇族27人分封为王。这些诸侯领有封地,拥有武装,还掌握了任免王国内大小官吏之权,不少诸侯王还在中央或地方兼领军政大权。因此,形成一个个实力雄厚的政治集团。
太熙元年(290年),晋武帝死,其子司马衷即位,是为惠帝。惠帝痴呆无知,由其外祖父杨骏辅政。但皇后贾南风颇有野心,且荒淫凶残。为了独揽大权,她于291年召楚王玮入京,杀死杨骏,消灭杨氏势力数千人。此后,朝廷以汝南王亮和将军卫瓘辅政,贾后施展手段,先下诏让楚王玮杀掉汝南王亮和卫瓘,又以 “矫诏” 罪名杀掉楚王玮,从而夺取了朝政大权。永康元年(300年),赵王伦以贾后废杀太子为由,领兵入宫,捕杀贾后。次年废惠帝自立,做了皇帝。此举引起其他诸王反对,齐王冏(镇许昌)、成都王颖(镇邺)、河间王颙(镇关中)等联兵讨伐赵王伦。战火从洛阳很快燃及黄河南北和关中地区。战争中,赵王伦被杀,惠帝复位,齐王冏辅政。不久,河间王颙又联合长沙王乂对齐王冏发动进攻。冏兵败被杀,长沙王乂执政。太安二年(303年),河间王颙联合成都王颖杀长沙王乂。
光熙元年(306年),东海王越的军队攻入长安,将惠帝挟持回洛阳。同年,河间王颙和成都王颖被东海王越杀死。越又毒死惠帝,另立司马炽为帝,是为晋怀帝,东海王越独揽晋朝大权。至此,“八王之乱”方告结束。这次战乱历时16年,造成大量人口死亡,许多城镇被毁,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黄河中下游人民深受其害,西晋王朝从此更加衰落。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5:0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