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公孙大娘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公孙大娘唐代舞蹈家。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载,开元五载(717),杜甫曾“观公孙氏舞《剑器浑脱》”,并说她的舞“浏漓顿挫,独出冠时”。诗中说: “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剑器》属武舞,故有此效果。她创造了《剑器浑脱》、《西河剑器》等多种《剑器》,并培养了李十二娘等弟子。书法家张旭见公孙大娘舞《西河剑器》,自此草书长进。唐李肇《唐国史补》载,张旭见公孙舞《剑器》而得其神。由此也反映出公孙大娘技艺精湛。 261 公孙大娘盛唐时代的舞蹈家。大约公元717年,童年时代的杜甫在河南郾城的广场上就看到过公孙大娘的《剑舞》,50年后的一个秋天在夔府(今四川奉节县)又看到公孙大娘的弟子李十二娘舞剑器,并写下了著名诗篇《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㸌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孙剑器初第一。……”大书法家张旭和怀素在观看了公孙大娘的剑器舞之后草书大进。足以证明公孙大娘的剑器舞绝妙惊人。也由于她的剑器舞技艺绝伦,故而能学到手的人太少,并没有传留后世。 公孙大娘唐开元年间著名的舞蹈家。善舞《剑器》。她原本活跃在民间,玄宗时被召入宫廷,据说是当时宫廷艺人中惟一真正懂得“剑器舞”的行家。后又离开宫廷,四处卖艺。公孙大娘舞艺精绝。据《明皇杂录》记载,她擅长《邻里曲》、《裴将军满堂势》、《西河剑器浑脱》等节目。舞时身着戎装,手持剑器,击刺挥舞,矫若游龙。舞姿流旋飒爽,节奏鲜明强烈。杜甫在《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中说:“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杜甫还指出她的舞蹈艺术 “独出冠时”,“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孙剑器初第一”。公孙大娘晚境凄凉,不知所终。宋代大曲《剑舞》中有公孙大娘舞《剑器》的故事,清代杂剧也有这方面的内容。 公孙大娘唐代杰出的女舞蹈家。她经历曲折,常在民间献艺,对剑舞广采博收、技艺精深。她的剑器舞极负盛名。唐玄宗时,她曾入宫侍奉,是教坊、梨园、宜春院中的“剑器舞第一人”。每逢宫中盛宴,她都穿着锦绣的戎装在勤政楼前表演,艺压群芳。此舞舞姿英武,属于“健舞”一类。《明皇杂录》记载,公孙大娘擅长多种剑舞,如《邻里曲》《裴将军满堂势》《西河剑器浑脱》等,称得起是当时的冠军。《津阳门》注也说她的剑舞得“雄妙神奇”。杜甫看了公孙大娘的弟子李十二娘的剑舞后,写出了《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的名篇。在诗序中,他形容公孙大娘的舞姿“浏漓顿挫,独出冠时”,并描述了自己幼年时在河南邺县观看公孙大娘表演《剑器浑脱》时的情景:“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据杜诗序和《乐府杂录》“舞工”条记载,这种别具风格的武舞所散发出的强烈艺术感染力,使书法家张旭和怀素的草书大进。这段故事已成为千古佳话。 公孙大娘唐代舞伎。善《剑器舞》。诗人杜甫在《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一诗中曾赞曰:“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㸌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写出了舞者动人心魄、名震四方的表演。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