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六、“文化大革命”中的人民公社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六、“文化大革命”中的人民公社

“文化大革命”10年人民公社受到了很大冲击:1. 否定 “四清”运动,揪斗社教工作队。“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全自治区农村许多地方出现了翻“四清运动”案,揪斗社教工作队现象。直到中共中央关于肯定“四清”运动成果的精神下达后,揪斗社教工作队现象才逐渐平息。
2. 农村干部受冲击,影响了基层政权和农业生产。“文化大革命”中由于农村也采取“四大”办法,重点整党内 “走资派”,公社、大队、生产队干部都受到很大冲击,不少干部被夺权、被揪斗,一些地方发生严重武斗。由于中共中央关于“生产大队、生产队不要进行夺权斗争”和关于“抓革命、促生产”指示及广大农民的自发抵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有所减轻。
3. 割资本主义尾巴,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文化大革命”中,全自治区农村同样掀起了批判“三自一包”,收自留地,限制家庭副业,禁止集市贸易等所谓割资本主义尾巴的极“左”浪潮,还推行了辽宁哈尔套公社“赶社会主义大集”的经验,实际上是对农村集市贸易严加限制。这些作法,对农村工副业的发展、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的提高,造成了严重影响,到1977年全自治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75.1元,其中山区只有50元。
4.急于变革生产关系,搞“穷过渡”。根据中央当时不断变革生产关系,扩大公社、大队积累,向大队统一核算过渡的精神,全自治区有的地方也实行了大队统一核算制。这种不顾条件,急于“穷过渡”的作法,否定了原定的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至少30年不变”的规定,影响了人心,影响了稳定,影响了生产。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8:4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