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关学编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关学编

古代教育文献。四卷。明冯从吾著。冯从吾(1557—1627),字仲好,号少墟。西安府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学者称少墟先生。是继高陵吕楠之后关中最重要之理学家。万历十七年(1589)举进士。任御史,敢斥时弊。嗣后家居二十六年,讲学关中书院,成才甚众。晚年,又与邹元标建首善书院,倡明理学,称南邹北冯。另著有《关学编》、《讲学说》等。
《关学编》述“关中理学之大略”,笔涉宋、金、元、明时陕西关中之理学家,因名《关学编》。四卷前,冠以在秦孔门四子(秦子、燕子、石作子、壤驷子)。卷一宋,始自张载,迄于刘愿。卷二金,则传杨天德一人。次为元,始于杨奂,迄于程瑁。卷三明,始于段坚,迄于王承裕。卷四明,始于吕楠,迄于王之士,共三十三人。每传篇次,先载其人理学事略,后述其思想要旨,末附重要理学著作。综览各传所涉师承学友,讲学内涵,赖以考见关学之源流递变,不失为研究关学史之重要文献。
冯从吾治关学与薛瑄齐名。薛生当明初朱学盛行,形成从周蕙到吕楠的三原学派,主“理气无先后,无无气之理,亦无无理之气”。乃尊程朱之说。冯生当王阳明“致良知”说盛行之际,不偏不倚,主“性善”、“尽性”,纠正朱学“即物穷理”之支离,又一分为二地评说王学,既不苟同王学融合儒佛“四无”之弊,又发挥王学“至善是心之本”之说,期使摆脱朱王影响,恢复儒学本旨,因有《关学编》之撰作。
清代学者继有《关学续编》三卷。卷一王心敬著,始自明冯从吾,迄于清王心敬(王传,周元鼎撰)。卷二李元春著。始于宋景师雄,迄于清王巡泰。卷三贺瑞麟著。始于清刘鸣珂,迄于杨树椿,旨在振兴关学,以续正编。
明代仅有《冯少墟集》本,今不复见。而从吾次子冯嘉年从万历癸丑(1613)至天启辛酉(1621)作类序重刻,其本《四库全书》收。清代主要刻本,有康熙癸丑(1673)重刻本,光绪辛卯(1891)沣西草堂本。

关学编

五卷。清王心敬 (详见《丰川易说》)撰。明人冯从吾著《关学编》一书,记载关中学者人物。王心敬以其未为完备,遂采摭诸书,补其缺略,以成此书。冯书所载始于孔门弟子秦祖,终于明代王之士。本书则于秦祖之前加上了伏羲、泰伯、仲雍、文王、武王、周公;在汉代增加了董仲舒、杨震;明代增加了冯从吾、单允昌等6人,又附以周传诵等5人;清朝有王心敬之师李容1人。关学作为儒学流派,约形成于明成化年间,理学观点源于薛瑄,注重人伦日用的下学功夫,主要代表人物有周蕙、吕楠等。其思想体系与宋以前的学者并无多少联系。冯从吾以其均为关中之人,将他们强硬地拼凑在一起,已属梗涩,王心敬进一步将伏羲、周文王、周武王等也扩充进去,更属牵强附会。甚至即使王敬武师徒,其学术观点与关学派亦相去甚远。《四库全书》列于存目。

《关学编》

明冯从吾撰。4卷。发凡起例,探隐索迹,按时代先后编次、汇辑了历代关中理学家37人。并介绍了他们的事迹、理学思想及著作。清代王心敬、李元春、贺瑞麟都相继作了续编。本书是研究关学发展的重要资料,具有关学史的价值。有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刻本、清光绪十七年(1891)沣西草堂本、清蒙天庥荫堂本,1987年9月中华书局出版陈俊民、徐兴海点校本。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9:5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