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关税政策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关税政策关税政策是指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运用关税手段达到预期的政府准则。一国关税政策与本国的政治、经济和国际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按性质不同,可分为保护关税政策和自由贸易政策。前者通过征收关税,用高税负来压缩国内需求和限制进口,建立关税壁垒,以保护本国的工农业生产和国内市场不受外货进口的干扰; 后者通过谈判减免关税,撤销对某些货物进口的数量限制,以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在国际贸易中,各国所实行的关税政策不尽相同,且不是一成不变的。近年来由于竞争的加剧,非关税壁垒已成为实行贸易保护的重要手段。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建立了完全独立自主的保护关税制度与海关管理制度。政务院1950年1月颁布的《关于关税政策和海关工作的决定》 中指出,海关税则,必须保护国家生产,必须保护国内生产品与外国商品的竞争。同时规定了制定海关税则的六项基本原则。它是在当时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和当时国际环境情况下制定的,主要内容是对国内能大量生产的工业品或半制品,制定保护税率; 对奢侈品和非必需品订征更高的税率; 实行鼓励出品政策。1984年11月,为了适应新的国内外形势,制定了新的关税政策。总原则是贯彻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体现鼓励出口,扩大必需品进口,保护与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保护国家关税收入的原则制定关税政策。具体关税政策包括以下六点: 关税政策一国政府在一定历史时期运用关税手段进行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或达到预期经济、政治、外贸目的的行动准则。20世纪初各国普遍实行高关税政策。《关税及贸易总协定》订立后,各缔约国关税削减幅度很大,大部分发达国家的关税水平仅为5%左右,发展中国家的关税水平为15%左右。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