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兴趣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兴趣xingqu指人力求认识和趋向某种事物并与肯定情绪相联系的个性倾向。如对体育有兴趣的学生,会兴致勃勃地关心各种体育消息,观看体育表演,从事体育活动。兴趣有三个特点:❶指向性。任何一种兴趣总是针对一定的事物的,人对他所感兴趣的事物总是心向神往,积极地把心理活动指向并集中于该种事物。例如夏令营在同一时间举办了各种活动,学生会分别去参加自己所感兴趣的活动。 兴趣xingqu南宋严羽《沧浪诗话》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他说:“夫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然非多读书,多穷理,则不能极其至。所谓不涉理路,不落言筌者,上也。诗者,吟咏性情也。盛唐诸人性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近代诸公乃作奇特解会,遂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在这里,严羽把兴趣当作与“理”、“文字”、“才学”、“议论”相对的概念提出。那么什么是兴趣呢?朱自清先生有一段解释颇参考:“兴趣可以说是情感的趋向,羚羊云云见得这种趋向是代表一类事,不是代表一件事,所以不可死看。苏轼所谓‘赋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就是此意,……兴趣的兴是比兴的兴的引申义,都是托事于物,不过所托的一个是教化、一个是情趣罢了。比兴的兴是借喻,兴趣的说明也靠着形似之辞,是极其相近的。兴趣二字用为论诗之语,虽始于《沧浪诗话》,但以兴趣论诗,晋朝就有了。钟嵘的《诗品》……论颜延之诗引汤惠休说‘谢诗如芙蓉出水,颜诗如错采镂金,都是这一类”。由此观之,兴趣这一概念乃指在诗歌中借比兴手法表达的某种情趣。统观沧浪论诗,此为基本标准。他追求那种独抒性灵、情趣、玲珑剔透、意趣深远、引人遐想的诗歌风格。 兴趣是在需要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积极的带有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兴趣的产生和发展是离不开一定的需要的,只有当一个人有某种需要时,对有关的事物优先地给予注意,并带有向往的心情,才会对有关的事物发生兴趣。兴趣的产生和发展也总是伴随着快乐、欢喜和满意的情绪体验。对某种事物无动于衷、不屑一顾,是不可能产生对这种事物的兴趣的。兴趣在人的生活和活动中的作用是巨大的: 兴趣xingqu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由于获得这方面的知识并在情绪体验上得到满足而产生。它和需要相联系。由生理需要所引起的是暂时的兴趣,这种需要一旦满足,兴趣立即消失。稳定的兴趣是后天形成的。在实践活动中,社会需求为人所反映并变成个人的需要, 从而形成和发展的兴趣具有个性倾向性。兴趣是多种多样的,依据兴趣由事物本身还是由事物结果所引起分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 依据兴趣效能分积极兴趣和消极兴趣; 依据兴趣持续时间分短暂兴趣和稳定兴趣。兴趣是受社会历史条件制约的。人们在生产实践和日常生活中,形成着对科学、文化和体育等共同性的兴趣。个人所处的时代不同,社会地位不同,对他所感兴趣的客观价值也有所不同。兴趣在社会生活实践过程中形成,也随着生活实践的变化而改变。 兴趣要求积极探究某种事物,与肯定的情绪相联系的认识倾向。是活动的重要动力之一。有间接兴趣和直接兴趣之分。前者是由客体或活动过程本身所具有的情绪吸引力而引起。后者是由活动或事物结果的意义而引起。 兴趣人对客观事物的选择性态度。是由客观事物的意义引起肯定性的情绪和态度而形成的。兴趣表现为对某种事物、某种活动的需要方面的情绪倾向。兴趣的范围广泛,种类繁多。从兴趣的内容上可以分为物质兴趣、社会兴趣和精神兴趣。物质兴趣表现为人对物质的追求和对物质的需要,带有情绪色彩。社会兴趣包括对社会工作和集体组织活动的兴趣。精神兴趣包括对各科知识、科技活动、文学和其他各种艺术形式的兴趣。精神兴趣可增强人的求知欲和陶冶人的性情,使人蓬勃向上。从兴趣的形成和发展上可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直接兴趣是对活动过程本身感兴趣。间接兴趣是对活动的结果感兴趣。兴趣从活动意义上可分为积极兴趣和消极兴趣。积极兴趣是有意义的兴趣,是同某种目的任务相关联的兴趣。消极兴趣是无意义或意义不大的兴趣,是同某种嗜好相关联的兴趣。总之,广泛、持久的兴趣有助于知识渊博和人格高尚。培养青少年广泛的兴趣固然重要,但不可忽视兴趣对老年人的重要作用。刚刚走下工作岗位的老年人,平时居家无事可做,便觉得无聊烦闷。此时,就应注意培养各方面的兴趣爱好。例如书法、运动、养花、听音乐等等。这样不仅陶冶了情操,也充实了生活,同时增强了对生活的信心与勇气,不致产生焦虑与烦躁不安的心理情绪。 兴趣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这种意识倾向是和一定的情感体验联系着的。所谓意识倾向是说在意识过程中带有相对稳定的指向、趋向,能够维持较长的时间,也就是说当一个人经常地、主动地去注意、观察、研究某一事物的时候,才能说他对某一事物是有兴趣的。如果是因事物本身特点引起的、偶尔的、暂时出现的对某一事物的认识,那就不能被认为是兴趣的表现。兴趣的对象既可以是客观环境中的事物,也可以是人体本身。兴趣能给人带来一种快乐、满意等肯定的感情体验,即使某些表面看来很枯燥,甚至危险的感知对象,肯定的情感体验仍然存在。兴趣是引起和维持注意的一个重要的内部因素,对感兴趣的事物,人们总会主动愉快地探究它,使认识过程或活动过程不再是一种负担。实践活动的丰富性,决定了人们兴趣的多样性。按照不同的划分标准,人们各自多样化的兴趣可以分为 兴趣指个人对研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积极的心理倾向性。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兴趣作为一种意识倾向和内心要求,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在人们需要的基础上,由于对某种事物的了解和反复接触后产生的;不是靠外界强制力量形成的,而是出于个人的强烈愿望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人们的兴趣对象,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而变化,并不断增多。人们的兴趣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一般有广泛和狭隘、短暂和持久之分。兴趣的内容也是多种多样的,就其性质而言,有正当的兴趣与不正当的兴趣、低级庸俗的兴趣与高雅积极的兴趣等差异。兴趣是引起和维持人的注意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对感兴趣的事物总是积极愉快地去探究和完成,不感到是种负担。因而成为人们探求未知和从事某种活动的一种精神动力,养成个性、品德和才能的先导和重要条件。兴趣受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和人生观、道德观的支配。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不同的阶级的人,会有不同的兴趣。因此,从兴趣的道德意义来讲,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就要坚持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奋斗的共同理想下,依据社会主义道德的要求,积极提倡和努力培养正当的、高雅的兴趣,防止不正当的、低级庸俗的兴趣,才能有利于身心健康和推动文化科学知识的提高,促进良好个性和品质的形成与发展。伦理学所讲的兴趣主要是指道德兴趣。人们的道德兴趣,从本质上讲,就是社会道德关系在人的主观意识中的反映。当某种道德情况与人的道德信念相碰撞而引起主体的道德意识冲动时,就会表现出明显的道德兴趣。道德兴趣的形成,将会有力地推动人们去关心、评判面临的社会道德现象,去从事特定的道德活动。因此,引导人们特别是青少年自觉地培养和增强社会主义道德兴趣,是精神文明建设不可忽视的一项内容和任务。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