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器工业
陕西省是我国常规兵器工业生产和新产品、新技术开发的一个重要基地。截止1990年,陕西省有26个部属兵工企事业单位,近10万名职工,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近2万名。拥有工业设备2万余台,形成固定资产15亿多元。陕西省现代兵器工业始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艰苦年代,抗日战争时期在陕甘宁边区得到逐步发展,解放战争时期兵工队伍随军转战西北战场。陕西解放时,西北军区兵工部随军进驻宝鸡虢镇。大批兵工队伍进入西安、宝鸡后,即开始组建国防工厂。
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国家对陕西重点投资,加快国防科技工业建设。兵器工业除对渭阳柴油机厂进行扩建改造外,在西安新建了“156项”重点工程中的西北光学仪器厂、秦川机械厂、东方机械厂、华山机器制造厂、庆华电器制造厂、昆仑机械厂、惠安化工厂、八五三厂等大型现代化兵器工厂。与此同时,还建立了西安工业学院、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等科研教育机构。到“二五”末期,陕西兵器工业已初具规模,生产出了一大批部队急需的武器装备,主要有光学仪器、坦克备件、单基无烟药、各种炮弹、航炮、炮弹引信等。渭阳柴油机厂于1959年制造出中国第一代水陆两用坦克。
1963年以后,陕西被列为内地建设(即三线建设)的重点地区。1965年到1970年是建设高潮,工作一直延续到1979年才基本结束。这一时期,陕西兵器工业又新建或迁建了关山机械厂、朝阳仪器厂和机械电器研究所、青华机电研究所、应用光学研究所、应用电子技术研究所、机电信息研究所、应用物理化学研究所、工业卫生研究所以及地方军工8个企业。止此,连同“一五”、“二五”时期建设起来的兵工企业,陕西兵器工业的科研、生产更加齐全配套,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主要产品有化工、火工、引信、炮弹、导弹、枪、炮、车辆、柴油机、光学仪器等十几类数百个品种。
1978年以来,陕西兵器工业坚持改革开放,实行“军民结合”,调整产品结构,转换经营机制,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10多年来,兵器工业既积极保军开发新产品,又以市场为导向开发民品。为了在高起点上开发民用产品,西北光学仪器厂、昆仑机械厂、秦川机械厂、东方机械厂、惠安化工厂、庆华电器制造厂、渭阳柴油机厂、朝阳仪器厂等都从国外引进技术先进的生产线,对企业进行了重大技术改造。仅“七五”期间,兵器系统就完成技术改造和技术引进投资2亿多元,初步形成以微型汽车、摩托车、能源设备、光电仪器、化工原料、精细化工、民爆器材、家用机电、印刷机械、建筑机械为代表的,涉及交通运输、冶金矿山、医药卫生、石油化工、煤炭、机电、轻工等国民经济重要行业的10大系列50多种产品。其中,40多种已形成批量生产能力,年产值在300万元以上的主要有: FL413系列风冷柴油机、渭阳牌50B型摩托车、华山牌Ⅲ型照相机、碱性锌锰电池、50型摩托车用磁电机、珩磨机、水力活塞泵、重型瓦楞纸、精制棉、两片易拉铝制罐、金属眼镜架等。1990年,列入国家和部省的10个技术改造项目,已有4个竣工验收投入生产,两片易拉罐年生产能力1.16亿只,金属眼镜架年产50万副,机电产品出口改造项目年创汇500万美元,代森锰锌年生产能力500吨。
至1989年,陕西兵器系统共取得科技成果1300多项,获国家和部省二等奖以上的有434项。其中,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奖136项,有7项产品获特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