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兵部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兵部官署名。始设于隋代,隋后各朝代均沿置。隋代是在后周府兵制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改革设立兵部,其职掌主要是: 军官的任免,即选举、车驾、武库等行政事务。《隋书·百官志》: “尚书省无事不总,置令、左右仆射各1人……兵部尚书统兵部,职方、侍郎各2人,驾部、库部侍郎各1人……”《旧唐书·职官志》: “兵部,尚书1员,正三品; (南朝谓之五兵尚书,隋曰兵部尚书,龙朔改为司戎太常伯)侍郎2员,正四品下。(龙朔改为司戎少常伯) 尚书、侍郎之职,掌天下武官选授及地图与甲仗之政令。其属有四: 一曰兵部,二曰职方,三曰驾部,四曰库部。总其职务,而行其制。” 《宋史·职官志》: “兵部,掌兵卫、仪仗、卤簿、武举、民兵、厢军、土军、蕃军,四夷官封承袭之事,舆马、器械之政,天下地土之图。……其属三: 曰职方、曰驾部、曰库部。”《金史·百官志》: “兵部。尚书1员,正三品; 侍郎1员,正四品; 郎中1员,从五品; 员外郎2员,从六品。 掌兵籍、 军器、 城隍、 镇戍、 牧、 铺驿、 车略、仪仗、郡邑图志、险阻、障塞,远方归化之事。主事2员,从七品。”《元史·百官志》: “兵部,尚书3员,正三品; 侍郎2员,正四品; 郎中2员,从五品; 员外郎2员,从六品。掌天下郡邑邮驿屯牧之政令。凡城池废置之故,山川险易之图,兵站屯田之籍,远方归化之人,官私刍牧之地,驼马、牛羊、鹰隼、羽毛、皮革之征,驿乘、 邮运、 祗应、 公𪠛、 皂隶之制, 悉以任之。” 《明史·职官志》: “兵部,尚书1人,正二品; 左右侍郎各1人,正三品; 其属: 司务厅司务2人,从九品; 武选、职方、车驾、武库四清吏司,各郎中1人,正五品; 员外郎1人,从五品; 主事2人,正六品; 所辖会同馆大使1人,正九品; 副使2人,从九品; 通关大使、副使各1人。尚书掌天下武卫官军选授简练之政令,侍郎佐之。武选掌卫所、土官选授升调袭替功掌之事。” 《清史稿·职官志》: “兵部,尚书,左、右侍郎,俱满汉1人。其属堂主事,清档房满州2人,汉本房满州2人、汉军1人。司务厅司务,满、汉各1人。缮本笔帖式15人。武选、车驾、职方、武库四清吏司: 郎中,宗室1人,满州11人,蒙古1人,汉5人。员外郎,宗室1人,满州9人,蒙古3人,汉4人。主事,满、汉各4人。笔帖式,宗室1人,满州62人,蒙古、汉军各8人。尚书掌厘治戎政,简核军实,以整邦枢。侍郎贰之。武选掌武职选授、品级、封赠、袭荫,并典营制,暨土司政令。职方掌各省舆图。绿营官年老三载甄别,五年军政,叙功核过,以待赏罚黜陟,并典处分、叙恤、关禁、海禁。车驾掌牧马政令,以俗戎备,凡置邮曰驿、曰站、曰塘、曰台、曰所、曰铺,驰驿者验邮符,洩匿稽留者论如法。武库掌兵籍、戎器,乡会武科,编发、戍军诸事。有征伐,工部给器仗,籍记其数。制敕下各边征发,或使人出关,必验勘合。” 兵部军政官署。隋、唐时期因袭魏晋之制并加以改革设立部。为尚书省之下的六部之一。其长官为兵部尚书,副长官为兵部侍郎。其属有四,即兵部、职方、驾部、库部,负责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之政。历代相沿未改。唐天宝中一度改为武部,不久又复旧称。元代中统年间,以兵、刑、工为右三部,至元十三年(1276年),始定兵部自成一部。清末改为陆军部,后又增设海军部。 兵部官署名。隋唐始置,为六部之一,长官为兵部尚书,掌武官的选任、兵籍、武器及发布军令等。历代沿置。唐天宝中曾改称武部。 兵部官署名。魏、晋、南北朝尚书省置五兵曹或七兵曹。西魏改为兵部,为尚书省十二部之一。北周沿置。隋唐时始为中央行政机构六部之一,隶尚书省。以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领兵部、职方、驾部、库部四司,每司设郎中、员外郎。掌武官铨选考核及军籍、地图、疆界、边防、厩牧、装备、仪仗等。北宋初,军令、军政悉归枢密院,兵部仅掌武举、仪仗等事。元丰改制后,大体恢复唐制。辽亦置。金代武选归吏部,事权甚轻。元代改隶中书省。明初废中书省,六部直属皇帝,事权尤重。掌武选、考课、军制、禁卫、征调、镇戍、边防、军械、军学等政令。领武选、职方、车驾、武库四清吏司。清沿明制,职权略轻,仍掌武举、考课等事。武会试由兵部主持。武殿试后,例于兵部举行会武宴。光绪三十二年(1906),改陆军部。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