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养一斋诗话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养一斋诗话诗论。清潘德舆(1785—1839)撰。十卷。德舆字彦辅,号四农,江苏山阳(今淮安)人。道光举人,安徽候补知县。此编为作者晚年定稿,由徐宝善于道光十六年(1836)刊行。总三百二十五则。作者标举“诗只一字诀,曰‘厚’。”并释“厚”曰“深曲有味”,即重在诗意开掘,求抒发思想感情之深厚。针对性灵诗内容轻薄空疏而立论。主张“诗境贵质实”,“汉魏以性情时事为诗,故质实而有余味”。强调诗人应具有第一等之胸襟、志向、学识,主张先有人品而后有诗品,陶渊明其人即“先有绝俗之特操”与“忧愤”之气,其诗“后乃有天然之真境”。反对严羽《沧浪诗话》以禅言诗,以为“以妙语言诗犹之可也,以禅言诗则不可。诗乃人生日用中事,禅何为者!”此编论诗歌创作规律,颇有可取之处,然亦时有偏颇之见,对曹操、阮籍、陈子昂、王安石等名家评价亦欠公允。有道光十六(1836)年刊本,《清诗话续编》本。 养一斋诗话诗话。十卷,附《李杜诗话》三卷。清潘德舆撰。潘德舆(1785—1839),字彦辅,一字四农。山阳(今江苏淮安)人。博学工文词,阮元为漕运总督,招之,力辞不往。清道光八年(1828)举人,十五年,补安徽知县。有《养一斋诗文集》二十六卷,《札记》九卷,《诗余》三卷。 养一斋诗话十卷。清潘德舆(1785—1839)撰。潘德舆,字彦辅,号四农。山阳 (今江苏淮安)人。道光八年 (1828)举人。后选为安徽候补知县,未赴。著有 《养一斋集》、《养一斋诗话》等。《养一斋诗话》是其论诗著作,成书历时二十余年。最初只是作者读诗析艺的札记,后来不断渗入变革诗风的意向,写作态度日趋严肃,成为一部论诗专著。潘德舆论诗表现出明显的保守倾向,标树诗教旗帜,提出诗教不能出圣教外,论诗首重诗人节操,欲以传统的儒家诗论扭转浮华诗风,使诗歌为封建政教服务。《养一斋诗话》在偏于保守的诗论中又含有不可忽视的积极因素,作者提出了“柔惠且直”的“性情说”,推崇杜甫和白居易,主张诗歌干预政事、反映现实,这是其生活时代要求变革诗风的反映。潘德舆在《养一斋诗话》中评述了自古以来诗人百余家,追溯源流,探究风格、品第高下、赏析佳构,乃至倡涉考订、指摘疵病。尊《诗经》为最高典范,推曹植、陶渊明、李白、杜甫为诗圣。《养一斋诗话》痛斥门户声气之习,对于宗唐、宗宋之分、格调与神韵、性情与学问之争,皆持折衷态度,取长补短、综其双美。《养一斋诗话》有道光十六年 (1836)原刊中箱本,共三百余则。今存其稿本 《说诗牙慧》十三卷。《养一斋诗话》后附作者《李杜诗话》三卷,其稿本《作诗本经纲领》今亦存。另外有郭绍虞 《清诗话续编》本。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