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内务府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内务府Neiwufu

官署名,清代特设管理皇家衣、食、住、行各种事务的机构。“掌上三旗包衣之政令与宫禁之治, 凡府属吏、户、礼、兵、刑、工之事皆掌焉。”(《光绪会典》卷89)由皇帝亲自统帅的正黄、镶黄、正白上三旗包衣 (家内奴隶)均隶内务府。凡是宫廷财政、典礼、工程、护卫、刑罚、太监、宫女等项事务也归内务府管辖。顺治元年 (1644) 定都北京后,即设立内务府。十年改设宦官13衙门。十八年重设内务府。其总机关叫总管内务府衙门, 最高官员为总管内务府大臣, 没有定额, 初为三品, 雍正十三年(1753) 改为正二品。其下分为内务府堂及所属七司、“三院”等机构。所属七司为:广储司,掌管府藏及出纳总汇;都虞词,掌管所属武职官的铨选任用及打牲、捕鱼之事; 掌仪司, 掌内庭礼乐之事, 并考核太监品级;会计司,管理内府帑项及庄园地亩之事;营造司,掌宫廷缮修工程事务; 庆丰司, 掌牛羊畜牧事务; 慎刑司,掌审拟上三旗的刑狱案件。三院,简称内三院,包括上驷院, 管理御用马匹; 武备院, 制备器械; 奉宸院, 管理各园庭。其地位与直属七司不同, 是内务府统辖机构,除专设大臣管理外,各有三品卿二人,凡题奏事件可自行题奏, 不必呈内务府堂。此处还有十几个机构, 分别管理宫殿、药品、图书、造办各项器物、主办教育等项事务。内务府本府及所属各司各处计有50多个单位, 职官3000多人, 比户部官员还要多10倍以上,所用人员,还有太监3000多名,匠役、军丁数目更多, 乃是清王朝规模最大的机关。内务府所管事项, 远远超出了 “宫禁”的范围。它还要掌管农业生产、建筑工程、制造工程与文教卫生等事务。其活动范围已扩大到畿辅、直隶、奉天、吉林、江苏、浙江等地,近人张德泽著有《清代国家机关考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1年版)一书,对清代内务府机构作了介绍。

内务府

官署名。清代置。掌皇族宗室的行政、司法等管理事务。《清史稿·职官志五》:“内务府:总管大臣,无员限〔满洲大臣内特简。初制从二品。乾隆十四年(公元1749年)定正二品〕其属:堂郎中、主事各1人,笔帖式36人。广储司总管六库郎中4人。银、皮、磁、缎、衣、茶6库郎中4人,员外郎18人(库各2人,兼摄各1人),六品司库6人(库各1人),八品司匠6人(银、磁、衣三库各2人),副司库12人,库使80人。织造,苏州、杭州各1人,六品司库各1人,库使、笔帖式各2人。会稽、掌礼、都虞、慎刑、营造、庆丰6司,郎中12人(司各2人);员外郎32人(会稽、都虞、庆丰各5人,掌礼、营造各6人,慎刑4人);主事各1人;催长23人(广储8人,会稽5人,都虞4人,掌礼、慎刑、营造各2人。自八品至无品级不等),副催长13人(广储、都虞各4人,会稽3人,掌礼、慎刑、营造各2人。自九品至无品级不等),委署催长1人,司匠2人(俱无品级。营造司置)。银粮衙门(亦曰管理三旗银两处)郎中1人,员外郎4人,催长、副催长各3人(俱九品)。司俎官4人(正六品);读祝官4人,学习3人。赞礼郎13人,学习4人(俱六品衔食七品俸);八品催长1人,果房掌果、副掌果各2人,果上人12人,催长1人(俱九品。自司俎以下隶掌礼司)。木、铁、房、器、薪、炭六库库掌、副库掌各3人,库守55人(木、房二库各11人,炭库8人,铁库4人,器、薪二库、圆明园薪炭库各7人,无品级),铁作、漆作司匠(八品衔),委署司匠俱各1人,爆炸库掌、副库掌各1人(俱未入流。隶营造司)。牛羊群牧值年委署主事1人(六品衔食笔帖式原俸。隶庆丰司)。官房租库库掌1人,库守3人。内管领掌共防1人(郎中充),协理2人(员外郎充)。内管领〔初制正五品。道光二十五年(公元1845年)改从五品〕、副内管领(正六品)各30人。库掌15人(莱库6人,车库5人,酒、器库各2人),仓长13人(官三仓6人,外饽饽房3人,内饽饽房、器仓、糖仓、米仓各1人。俱无品级)。养心殿造办处郎中、员外郎各2人,主事1人,六品库掌6人,副库掌10人,八品催长14人。其兼辖者:圆明园活计处副库掌4人,副司匠9(俱无品级)。中正殿员外郎、副内管领各2人,无品级催长1人。宁寿宫郎中、员外郎各2人,主事、委署主事各1人。武英殿修书处正监造员外郎、副监造副内管领、六品掌库、委署主事各1人,七品衔库掌2人。御书处正监造司库1人,副监造库掌2人,七品衔副库掌6人。茶膳房一、二、三等侍卫(一等三品,二等四品,三等五品),尚膳正各3人(四品);尚茶正各2人(四品);尚膳副、尚茶副(俱五品);主事俱各1人。膳上侍卫13人,茶上侍卫8人(俱六品);主事、委署主事各1人,承应长13人,庖长8人,库掌5人,库守16人(承应以下,给虚衔金顶)。御药房:主事1人,七品衔库掌2人,委署主事、催长各1人。火药库库掌2人。各处笔帖式207人。自养心殿以下,并简大臣领之,与内府大臣同为内廷右职。其兼摄者:升平署、官房租库、牺牲所司员各2人。保和、太和、中和三殿司员、内管领各1人。寿康宫、慈宁宫花园司员各2人。御药房内管领1人,副内管领2人。总理工程处司员无恒额。查核房、督催房、汇稿处,并遴司员分莅其事。总管大臣掌内务府政令,供御诸职,靡所不综。堂郎中、主事掌文职铨(quan)选,章奏文移。广储掌六库出纳,织造、织染局隶之。会稽掌本府出纳,凡果园地亩、户口徭役,岁终会核以闻。掌礼掌本府祭祀与其礼仪乐舞,兼稽太监品级,果园赋税。都虞掌武职铨选,稽核俸饷恩恤,珠轩岁纳,佃渔岁输,并定其额以供。慎刑掌本府刑名,依律拟罪,重谳(yan)移三法司会讯题结;番役处隶之。营造掌本府缮修,庀材饬工,帅六库三作以供令。庆丰掌牛羊群牧,嘉荐牺牲。钱粮衙门掌三旗庄赋,治其赏罚与其优恤。内管领处掌承应中宫差务,并稽官三仓物用、恩丰仓饩米。官房租库掌收房税。养心殿造办处掌制造器用。中正殿各司员掌喇嘛唪经。武英殿修书处掌监刊书籍。雍和、宁寿两宫司员掌陈设汜扫,兼稽官监勤惰。 御书处掌鐫摹御书。御茶膳房掌供饮食。御药房掌合丸散。牺牲所掌牧养黝(you)牛。总理工程处掌行营工作。凡遇工程,简勘估大臣、承修大臣,事毕简查验大臣。初制,设内务府,以旧属司其事。入关后,明32卫人附之,设内管领处,置内管领8人。设茶饭处,置总领各3人,饭上人35人,茶上人17人,承应长10人,庖长3人,及苏州、江宁、杭州织造官。顺治十一年(公元1654年)命工部立13衙门,设司礼、御用、御马、内官、尚衣、尚膳、尚宝、司设八监,尚方、惜薪、钟鼓三司,兵仗、织染二局;并三旗牛羊群牧处,置员外郎6人。明年,改尚方司为院,置郎中3人,员外郎6人,催总1人。十三年,改钟鼓司为礼仪监,尚宝监为司。时犹旧臣、寺臣兼用也。十七年,改礼仪监为院,置郎中3人,员外郎8人,赞礼郎12人,司胙官4人,喇嘛唪经处催总1人。改内官监为宣徽院,置郎中3人,员外郎6人,催总8人。十八年,御用监设银、皮、缎、衣四库,置郎中3人,员外郎8人,库使40人……”

内务府

官署名。清代管理全部宫廷事务的专门机构。“掌上三旗包衣之政令会与宫禁之治,凡府属吏、户、礼、兵、刑、工之事皆掌焉” ( 《 (光绪) 大清会典》卷89)。“包衣”,满语为 “家” 的意思,清入关前各部俘虏都编为 “包衣”,分属八旗。镶黄、正黄、正白三旗包衣由皇帝亲自统率,“奉天子之家事”,承办皇家之衣、食、住、行。此外还掌管财政、典礼、工程、禁卫、太监、宫女、杂役等事。顺治初年始设。十年(1653) 六月,设立宦官十三衙门代替内务府。十八年顺治帝死,废十三衙门,重设内务府。雍正元年 (1723) 定为二品衙门由皇帝钦派大臣统辖内务府,称“总管内务府大臣”,总机关称“总管内务府衙门”。府内设有内务府堂、七司、三院和一大批机构。内务府堂由堂郎中1人掌管,处理题奏抄录存档等事。七司为广储司、会计司、掌仪司、都虞司、慎刑司、营造司、庆丰司 各司设郎中、员外郎、主事、笔帖式、书吏等官,分办事务。归府统辖的还有 “内三院”,即上驷院、武备院、奉宸苑。由三院专派大臣管辖,主官为三品卿,有很强的独立性。府设敬事房选拔、统带宦官,抑制宦官干政。内务府本府及所属各司、处共有50多个机构,使用的吏员共有3000多人,皆用满员。此外还有大量的匠役、军丁、太监等人。府辖范围远远超出了宫禁,扩大到畿辅、直隶、奉天、吉林等处。宣统三年 (1911) 辛亥革命爆发,溥仪退位,根据当时签订的 《优待皇室条件》,继续保留内务府,直至民国十三年 (1924) 直奉战争期间,溥仪被冯玉祥驱逐出宫,内务府方随之终结。

内务府

官署名。清代特设的专管皇室事务的机构。掌皇宫内典礼、仓储、财务、工程、警卫、刑狱等事务,不与外廷行政系统相混。长官称内务府总管大臣,以满族王公大臣兼任,无定员。设有七司三院,统管太监。

内务府

清代掌管“宫禁”事务的机关。清入关定都北京后始设。顺治十一年(1654)裁,以十三衙门代之。十八年恢复。总机关叫“总管内务部衙门”,其最高官员为“总管内务府大臣”,其品级初为三品,雍正十三年(1735)改为正二品,下辖广储、都虞、掌仪、会计、营造、庆丰、慎刑七司和上驷院、武备院、奉宸苑(简称内三院)等机构。掌管上三旗包衣之政令与宫禁之治,凡府属吏、户、礼、兵、刑、工之事皆掌。皇室的衣、食、住、行诸务,都由其承办。

内务府

清代官署名。专管皇室宫廷事务的特设机构。凡宫内职员之迁除,财用出入、宴享祭祀,膳馐服御,赏赉赐予,刑罚训导、仓储工程营造,皆综理而受其成。其长官称内务府总管大臣,以满洲王公或满洲大臣兼充,无定员。所属有广储、会计、掌仪、都虞、慎刑、营造、庆丰七司及上驷、奉宸,武备三院等,太监亦归其管辖。内务府各官均由满洲人担任,与外廷无涉。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1:2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