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内省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内省官署名。辽国置。《辽史·百官志三》:“内省:内省使。圣宗大平九年(公元1029年)初见内省使。内省副使。” 内省neixing又称自我观察。即个体将自己的内心活动进行观察、体验并陈述出来,供心理学家研究人的内在心理活动。最早提出此法的是奥古斯丁(354~430)。他认为,心理是主观自生的内部体验,只能通过内省并以自我报告的方式陈述出来才能为他人了解。冯特及其学生在实验室中运用内省法研究心理活动,企图把意识分解为最简单的心理元素。冯特主张实验法与内省法结合。铁钦纳主张对实验室中做内省观察的人进行严格训练, 以便准确无误地描述自己的意识状态。他们用内省所得出的结果与实际生活脱节,且无法验证,遭到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反对,以致内省法长期受到排斥。其实,内省也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我们强调对心理现象进行客观研究的同时,也不能排斥主观自我观察的作用,应使两者结合起来,互相比较、参照, 才能获得良好的研究效果。 内省Neixing孔子所提倡的道德修养的方法。语出《论语·颜渊》篇:“內省不疚,夫何忧何惧?”意思是我检查自己的言行,问心无愧,既然这样,有什么可忧虑,又有什么可恐惧的呢?内省,也就是向内反问,检查自己的言行是否有不对的地方。详见“反省”。 内省儒家修养方法之一。指自我的内心省察。《论语·颜渊》:“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东汉郑玄、南宋朱熹等又进一步发挥,强调内省是提高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 内省见“哲学”中的“内省”。 内省感知道德心理及进行道德修养的方法之一。《论语·颜渊》:“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这里的“内省”是指自觉地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标准,对自己的行为作善恶判断,检查自己的言行是否有不合乎道德标准的地方。在西方,通过内省即自我观察的陈述方法来感知道德心理的创始人是中古时期的天主教主教奥古斯丁,他认为心理包括道德心理是主观自生的内部体验,别人无法直接认识,只能通过受试者的自我观察和报告,才能被别人了解。现代西方构造心理学派所主张的内省是,要求人们对道德刺激所引起的感觉做出陈述。内省有两种情形,一种是个体把正在进行的道德心理活动作为内省注意的对象;一种是对已有的道德心理经验的感知与评价。内省的可能程度被个人这方面的技能和熟练水平及道德觉悟所制约。 内省儒家道德修养方法之一,指内向省察自身的言行是否合于仁德。《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能够“内省不疚”,方可“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论语·颜渊》)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