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内经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内经中医学著作。全名《黄帝内经》。《汉书 ·艺文志》著录《黄帝内经十八卷》。皇甫谧《甲乙经序》: “今有《针经》九卷,《素问》九卷,二九十八卷,即《内经》也。”现存《内经》中,《素问》、《灵枢》各9卷,《灵 柩》即原《针经》。约成书于公元前3世纪左右,是古代许多人总结当时人们与疾病斗争经验的成果。重点论述中医基础理论,涉及人体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等。还包括病症、方药、针灸、卫生保健等 内容。在中国医学史上产生过巨大作用。今通行《内经索问》24卷,81篇,系唐王冰注。另有宋史崧序本《灵枢经》12卷,81篇。 内经即《黄帝内经》。 114 内经中医理论著作。《黄帝内经》的简称。全书以黄帝、岐伯等问答的形式写成。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医学经典著作。它不是出于一朝一人之手,而是一个历史时期的产物。其著作年代,已不可确考,大部分学者认为是战国至秦汉时的作品。共36卷,162篇。内容分为《灵枢》和《素问》两部分。《灵枢》12卷,自 《九针十二原穴篇》起至《痈疽篇》止,共81篇。主要记录针灸的理论和治疗经验。在解剖针灸、经穴的分布等方面有所发现,成就很大,是我国第一部针灸专门书籍,素有“针经”之称。《素问》24卷,自 《上古天真论》起至《解精微论》止,共81篇。其内容涉及极广,有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社会科学及新兴科学,如控制论、系统论、时间生物学及气功的物质基础等。是我国战国秦汉时代一部以医学为主体的科学百科全书。 《内经》neijing中医学书名。《黄帝内经》的简称。现分为《素问》、《灵枢》两书,共18卷,162篇。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重要医学文献。出现于战国,完成于西汉。是古代劳动人民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是一部经过诸多医学家多次修订而成的医学巨著。书名冠以 “黄帝”,仅是伪托之辞。 内经古医书,全称《黄帝内经》,托名黄帝岐伯所作, 实为战国秦汉间成书,原本18卷。该书分《素问》、《灵枢》两部分。《素问》原9卷,阐述中医基本理论,包括阴阳、藏象、经络、病因、病机、诊法、治则等内容。原书第7卷早佚, 唐代王砅注释时以旧藏之卷补入,分为24卷81篇。《灵枢》又名《针经》,原9卷,阐述中医经络学说,包括经络、腧穴的分布,脏腑的生理和病理,营、卫、气、血的运行,针灸的手法运用等内容。宋代史崧校刊,分为12卷81篇。《内经》是中医学最重要的典籍之一,对于研究秦汉医学、哲学及社会文化风俗、饮食养生,都有着重要的史料价值。 《内经》又名《黄帝内经》,中国现存中医典籍中最早、最有价值的一部医学专著。约成书于春秋战国时代(公元前221年以前),后陆续增补。全书分两部分:《素问》和《灵枢》,各9卷,共162篇。本书还记载了中国最早的人体解剖知识,在世界上最早提出了血液循环的理论。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