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内部审计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内部审计指由部门、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专职审计机构或专职审计人员负责执行本部门、本单位以及所属单位进行的审计。人员由本部门、本单位主管人员领导,但保持一定的独立性。审计结果的结论和建议,不具有国家审计机关那样的权威性。但由于内部审计人员熟悉情况,易于揭露经济活动中的问题和工作中的缺点,便于及时地纠正和解决。 内部审计internal audit在行政部门、财政金融部门、企业事业单位内部建立的独立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所进行的审计。分为部门内部审计和单位内部审计。前者指国家机关各部门和各企业、事业单位的主管部门或系统内部所设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对本部门及其所属各企事业单位所进行的审计监督;后者指大中型企业、事业单位和基本建设单位所设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或专职审计人员,对本单位及其所属单位所进行的审计监督。内部审计除具有监督职能外,还具有反映经济信息、提供管理建议、协助经济决策等管理控制职能。它不仅是部门、单位加强财政、财务监督的重要手段,而且是搞好国家审计工作的基础,是国家审计监督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内部审计内部审计是指在本部门或本单位内部设置专职审计机构,配备专职审计人员,针对本部门或本单位的财务收支和其他经济活动所实施的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主要目的的审查、评价活动。它是按照审计主体划分的一种类别。由于其审计机构设置在本部门或本单位的内部,故称为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一种审计方式。由单位内部的审计机构所实施的审计监督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的规定,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各部门、大中型企事业组织,都应当设立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分别负责本行业和本单位的经济监督。 内部审计指部门和企事业组织内部的独立审计机构或专职审计人员,依照国家法律对本部门、本单位的财务收支及其经济效益进行的审计。甘肃省从1984年开始开展内部审计。截止1998年底,全省共建立内部审计机构1 169个, 其中专职机构549个,配备内审人员2 632人,其中专职1 016人。这些内审机构集中在政府部门及国有大中型企事业单位。从1984年至1998年底,共对26 067个(次)单位(项目)进行了审计,共查出违纪违规金额14. 57亿元,促进增收节支、提高经济效益3. 46亿元,查出损失浪费金额2. 75亿元, 向司法机关移送案件94起, 移交监察司法机关处理226人, 为促进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内部审计独立于经营活动之外的企业人员对本单位的财务和经营管理活动的监督和管理。产生于20世纪初。1941年美国率先成立了内部审计师协会,1960年全国约有30%的大型企业设立了内部审计机构,政府部门也相继建立内部审计制度。中国内部审计制度始于1983年。1989年12月5日审计署公布了内部审计工作规定,共17条。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