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冬瓜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冬瓜dongguaBenincasa hispida双子叶植物,葫芦科,一年生草本。茎蔓生,具绒毛。卷须常分2~3叉。叶柄粗壮,叶片稍圆,掌状5~7浅裂,边缘有小锯齿,两面有毛。雌雄同株,花单性。花萼裂片叶状,反折。花冠黄色,裂片宽倒卵形,雄蕊3枚,离生,子房卵形,密生黄褐色硬毛,柱头3,2裂。果呈长圆柱状或近球状,大型,有毛和白粉。种子扁平,白色,有狭翼状边缘或无。性喜温暖湿润,又有一定的耐旱力。原产我国南部,各地普遍栽培。果作蔬菜,外果皮和种子入药能消炎、利尿、消肿。 冬瓜Chinese wax gourd夏季蔬菜蜜源植物。学名Benincasa hispida(Thunb.) Cogn.。古代称白瓜、水芝、枕瓜、蔬蓏。葫芦科,冬瓜属。一年生蔓生草本植物。茎匍匐于地面,密被黄褐色毛,卷须分叉。单叶互生,叶片肾状圆形。雌雄异花同株,单生,少数品种有两性花;雌雄花都在早晨开花,午后凋谢。蜜腺位于花冠内子房基部。雌花蜜多,雄花蜜少粉多。瓠果,重可达20千克以上。 冬瓜wax gourd葫芦科(Cucurbitaceae)冬瓜属中的栽培种,一年生攀缘性草本植物。学名Be-nincasa hispida Cogn.,古名白瓜、水芝、枕瓜和蔬蓏(音luo)。染色体数2n=2x=24。果实供食,东南亚一些地方还食用嫩茎叶。种子和外果皮可入药。中国传统医学认为冬瓜子对肠痈、肺痈、小便淋痛有疗效;外果皮治疗水肿症。每100克果实含水分95~97克,碳水化合物1.4~2.4克,维生素C8~18毫克。 被白色蜡粉。果肉白色,厚约4~6厘米,小果型品种一般果重2~5公斤,大果型品种一般果重10~20公斤或更大。种子近椭圆形,种脐一端稍尖、扁,淡黄白色,种皮光滑或突起边缘,千粒重50~100克,有边缘的种子稍轻。 小果型冬瓜 早熟或较早熟。第一雌花发生节位一般在第10节左右,个别品种(如北京一串铃)在第3~5节发生雌花。果实较小,扁圆、近圆或长圆形。果实被蜡粉或无蜡粉。每株数果,嫩果供食,果重2~5公斤,主要品种有北京一串铃,四川成都的五叶子,南京的早冬瓜,台湾的圆冬瓜。 大果型冬瓜 中熟或晚熟,主蔓一般在15节发生第一雌花,以后每隔5~6节发生一个或两个雌花。果型大,一般单果重10~20公斤(或更重)。短圆柱形或长圆柱形,果皮青绿色或被白色蜡粉,多数每株选留一个果,采收成熟果实为主。品种有广东青皮冬瓜、灰皮冬瓜、牛脾冬瓜,湖南粉皮冬瓜、龙泉冬瓜,江西杨子洲冬瓜,台湾的青壳大冬瓜、白壳大冬瓜,四川大冬瓜,上海白皮冬瓜,北京地冬瓜等。 生长发育与果实形成 冬瓜生育过程分为发芽期、幼苗期、抽蔓期和开花结果期。幼苗期茎生长缓慢,只占总生长量的2~3%,抽蔓期开始加速生长,占总生长量的25%左右,开花结果期生长迅速,生长量占75%。叶片生长与茎蔓生长动态基本相同。冬瓜整个生育过程约需100~150天,而开花结果期50~60天。 在不同的生育时期,生长中心也有变化。从植株干物质的积累和分配来看,幼苗期以前,叶的干物质量占植株干物质量的90%左右,茎约占10%,以叶生长为主;抽蔓期至结果初期,叶的干物质量约占植株干物质量的2/3左右,茎只占1/3,花果则很少,以茎叶生长为主,并开始向开花结果过渡;在结果中期和后期,茎叶干物质量占植株干物质量的比例逐步降低,而果实干物质量则不断增加(从占植株干重的62%增至81%),以果实生长为主。 不同品种,雌花着生习性有很大差异:早熟种开花节位较低,一般在10节左右发生第一个雌花,尤其是极早熟的小果型品种,不但着生第一雌花的节位低,且连续出现雌花;大果型中的中、晚熟品种在15~19节出现雌花,以后连续5~6节只出现雄花,到20节后才着生第2个雌花,主蔓和侧蔓着生雌雄花的习性相似,只是侧蔓多在第1、2节着生雌花。 果实发育情况也因冬瓜品种不同而异:大果型冬瓜品种(如广东青皮冬瓜和湖南粉皮冬瓜)自开花至果实成熟采收,一般需40~45天或更长时间,随着果实发育,果实的长度,横茎、果肉厚度以及果实的重量和干物质含量等都不断增加,种子也逐渐成熟。果实发育时间较长,生长量大,增长速度快,适于发挥单果重量。小果型冬瓜品种的果实从开花至商品成熟需21~28天,至生理成熟约需35天左右。果实大小、体积和重量的增长以及果肉的增厚均以开花后三周内最显著,而后变缓。当果肉充分发育,种子才迅速充实。果实生理成熟时,果肉组织变松软,果实发育期较短,生长量较少,有利于植株多次座果,多次采收,适于发挥结果数量多的优势。 果实的发育除需良好的生长外,与气候条件也有密切关系:如生长、开花座果和果实发育的温度范围在20~30℃,适温为25~30℃,15℃以下生长缓慢,授粉不良,座果困难,座果后果实发育也受抑制。春茬冬瓜播种越早,生长期越长,其主要原因是幼苗期以前温度低(15℃以下),使之生长缓慢,在华南地区的秋茬冬瓜,如播种过迟,10月以后座果,气温逐渐降低,遇到20℃以下温度时果实的发育受影响。冬瓜耐热,而且喜光,光照充足,照度较强,生长良好,产量高。粉皮冬瓜比青皮冬瓜更能忍受强光照,但光照强时青皮冬瓜果实容易发生日烧病。 栽培技术 冬瓜喜温耐热,各地都在气温较高的季节栽培。黄河以北各地,一般在初春采用保护地育苗,4月底定植。长江流域则在冬末春初育苗,4月中旬定植;晚熟栽培可于4月至6月间播种。华南地区分春、夏、秋三季播种,采收期6月至9月。 种植方式 爬地冬瓜(简称地冬瓜)茎蔓贴地生长,栽培管理粗放。棚架冬瓜,需用竹木材料搭棚或支架,结合植株调整,能合理利用空间,便于密植,并可间套种其他蔬菜。栽植密度,小果型品种亩栽800~1 000株;大果型品种亩栽400株左右;地冬瓜比架冬瓜密度小。 座果节位 大果型品种选第3~5个雌花座果为宜。第1、2雌花座果的果实小,高节位座果,因植株生长势渐弱,果实发育不良。植株调整因品种特性,栽培方式,栽植密度以及植株生长势等而不同。地冬瓜座果前摘除全部侧蔓或选留1~2条强壮侧蔓,利用主蔓和侧蔓结果。棚架冬瓜一般在座果前摘除全部侧蔓,座果后保留3~5条侧蔓或全部摘除。主蔓摘心或不摘心,同时还应合理引蔓、压蔓。当大果型品种果实长到4~5公斤时应及时护瓜。 冬瓜吸收钾最多,其次是氮,磷最少。氮、磷、钾的吸收比例为2.1:1:2.4。每亩吸收氮6.1~8.4公斤、磷2.6~4.7公斤、钾6.6~10.5公斤。氮磷钾的吸收量随着生育过程不断增加,抽蔓期以前只占总吸收量的2%左右; 开花结果期则占98%,其中果实发育期占80%,应施足基肥(有机肥),并随着生长发育的进程增施追肥,尤其在果实发育期间要有充足氮、磷、钾供应。结果后期少追肥,以免发生疫病。 冬瓜对水分的要求,抽蔓期以前需水较少,晴天土壤干燥,可适当灌溉,抽蔓期茎、叶和根迅速生长,虽耗水多,但因根系吸收能力强,如土壤不干旱,仍可不灌水,只是在干燥季节,开花结果期要适当灌水,采收前停止灌水,以提高冬瓜的耐藏性。 病、虫害及防治 主要病害有病毒病 (见蔬菜病害)、疫病、炭疽病、白粉病等(见黄瓜); 虫害有棕榈蓟马、守瓜等见蔬菜虫害。 冬瓜Donggua葫芦科。一年生蔓生草本,密被黄褐色毛。卷须分叉。叶互生,肾状近圆形,5—7浅裂至中裂,边缘有小锯齿。雌雄同株。花单生,花冠黄色,辐状,雄蕊3,药室多回折曲。瓠果大,长圆柱状或近球形,有硬毛和白粉。原产东印度。我国久经栽培。果为夏秋果菜,主食其果皮作蔬菜,亦可浸渍为各种糖果(瓜条);果皮和种子入药,有消炎、利尿、消肿功效。 冬瓜葫芦科植物冬瓜的果实。性味甘、淡、凉,有利水清热,解毒之功。是肥胖病人、肾炎病人、糖尿病人的一种理想食品。水肿患者,可用冬瓜2~3斤加鲤鱼250克左右,不加盐煮服,亦可配赤小豆同煮食;或用冬瓜皮120克、玉米须30克熬水服用,每日三次,每次150毫升~200毫升。《圣济总录》用冬瓜削去皮,埋在湿地中,一月后取出,破开取清汁饮服治消渴。鱼蟹或河豚中毒,可取鲜冬瓜绞汁或捣汁,频饮(《小品方》)。夏日生痱子,可用冬瓜切片,捣烂涂之;冬瓜子炒熟食,可治疗大便秘结;冬瓜子15克加红糖适量,捣烂研细,开水冲服,可治慢性气管炎;咽喉肿痛,声音嘶哑的病人,可用冬瓜子30克加胖大海30克,熬水当茶饮。 冬瓜Benincasahispida双子叶植物,葫芦科。一年生爬蔓的草本蔬菜植物。喜温暖干燥环境,我国南北各地都能栽培。是夏秋重要的蔬菜。果肉也可盐腌或制成蜜饯。冬瓜的果肉内除含有大量的水分外,还具有较丰富的营养物质。每百克果肉含有蛋白质0.4克,糖类2.4克,钙19毫克,磷12毫克,铁0.3毫克和多种维生素,其中,维生素C的含量较高,每百克含有16毫克,为西红柿含量的1.2倍。此外,果肉中的丙醇二酸,常食用冬瓜对防止人体发胖具有重要作用。由于冬瓜不含脂肪,含钠量极低,不仅有利尿、明显减肥作用,而且对肾炎浮肿患者还有消肿作用,也是糖尿病及高血压患者的理想菜蔬。冬瓜性寒,果皮和种子洗净晒干后,均可用作中药。果皮煮汤服用,可达到清热解暑、消肿利尿作用。种子用水煎煮服用,可治慢性胃炎。 冬瓜wax gourdBenincasa hispida (Thunb.)Cogn.,葫芦科,冬瓜属。一年生蔓性草本。2n=2x=24。原产中国。华南、华中栽培广。植株生长势强。茎及叶有茸毛。叶掌状浅裂。花黄色,雌雄异花。果长圆或短圆形,表皮绿色,成熟果表皮上常有白色蜡粉;果重几千克至几十千克;果肉厚。种子扁平,白色,有边或无边。喜温暖。春播,夏秋收获。产量高。以嫩果或成熟果作为蔬菜淡季的主供菜类之一,还可供制作蜜饯等。种子和果皮可入药。 冬瓜葫芦科冬瓜属一年生攀援性草本植物。中国已有近2000年的栽培史。根系可深1 m以上。茎蔓生,五棱。掌状叶,5~7个浅裂,叶宽30~35 cm,长24~30 cm。主茎6~7节后,每节抽生卷须。雌雄异花同株,花萼和花瓣各5。瓠果,果皮厚4~6 cm,果实含可溶性糖3%~5%。种子千粒重50~100 g。染色体数2n=24。按果实分为小果型和大果型2种。生长适宜温度20~30℃。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