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冬至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冬至

中国传统节名。亦称“长至”。本为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古人把冬至以后昼夜长短和气候条件的变化等自然现象看作是阴阳二气互相转化的结果,并认为这是上天赐予人类和万物的福祉,于是将冬至这天定为一年中节气的开始。历代王朝对冬至节均极其重视,率将冬至庆贺纳入宫廷礼制。自汉代始,每临冬至,王朝 “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在冬至这一天,宫廷要举行祭天大典,以报昊天上帝的恩德。祭仪通常由皇帝亲自主持。此外还要在正殿举行隆盛的庆贺典礼,即“冬至大朝会”。清代的冬至大朝贺是三大朝会之一,前一日,太常寺奉旨通知各部衙门,届时皇帝亲至圜丘举行郊天大祭。从午夜开始,陈设祭坛,坛旁设天灯竿。附近庙宇不许鸣钟擂鼓,居民不许放鞭炮,以示敬肃。

冬至

节气之一。约在每年的12月22日前后,此日阳光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夜最长而昼最短。其后阳光直射位置向北移动,北半球白昼渐长。天文学上规定冬至为北半球冬季开始。《通纬.孝经援神契》:“大雪后十五日,斗指正,为冬至,十一月中(农历)。”

冬至

亦称亚岁。朝鲜族有喝冬至粥 (即小豆粥)的风俗。据传,共工的儿子死于冬至那一天,成了敌军的鬼魂之后,惧怕小豆,人们为了赶走它,将小豆熬成粥,先供在大门和房屋里的旮旯儿上,然后再吃用。

冬至Winter Solstice

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12月21日或22日视太阳到达黄经270°时的节气名。从黄经270°至285°的一段时间,约14.7日。太阳直射点由23°26′S移至22°44′S。冬至意为隆冬即将来临。此日北半球视太阳高度最低,太阳直射位置移到南回归线,白昼最短。此后阳光直射位置北移,白昼渐长。天文学上定冬至为北半球冬季开始,与气候学不同(见立冬)。这时中国大部地区已值隆冬严寒,须注意加强牲畜、作物等的防寒防冻措施。

冬至

即冬至节,农历二十四节气的第二十二个节气,阳历12月22日前后。冬至前一日为小至。古人把冬至看成是节气的起点。《史记·律书》: “气始于冬至,周而复始。” 从冬至起,日子一天天长起来,叫做 “冬至一阳生”,《史记·律书》: “日冬至,则一阴下藏,一阳上舒。” 古人又认为: 冬天来了,春天就要跟着到来,杜甫《小至》 诗云: “冬至阳生春又来。” 冬至这一天,家人团聚,备置佳肴,祭祀祖先,庆贺丰收,如同过年。现今,民间仍看着此节。杭州等地有 “冬至大如年”、“过了冬至大一岁” 之说。这一天人们买、年糕,用猪肉和酱煮熟食用,称 “冬至肉”。

冬至

俗称“冬节”。在古代是很隆重的节日。湖南省盛行冬至宰猪挂肉之习。将猪宰杀后,用盐稍腌即挂通风处曝干,经久不腐,味香,谓之冬至腊肉。酿酒藏储,名冬至酒。酿制豆子和豆腐,名冬至霉豆子,冬至霉豆腐。农民常以冬至这天的天气预测来年的天气与收成。认为: 天晴,则来年遭旱灾; 天阴或下雨,则第二年风调雨顺,丰收有望。农谚云:“冬至暗一日,农夫不费力。”部分群众有冬至扫墓的习惯,俗称“扫冬至墓。”

冬至

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也称“冬日”、“长至”、“短至”,亦成为民间节日流行于中国各地。时间是公历12月22日。此日白昼最短,而后昼长夜短,因此有“冬至阳生”之说。中国早在春秋时代已经测定此节气,并应用于农业生产。这一时期除继续进行防冻、积肥、深耕外,还注意保护耕畜安全过冬。汉族对冬至十分重视,广东民间流行“冬至大过年”的俗谚,认为冬至比农历新年还重要。唐朝刘恂《岭表录异》中说:“岭表所重之节:腊一、伏二、冬三、年四。”冬至节又称“冬节” “交冬” “长至节”“亚岁”“贺冬节”“一阳节”等。周朝时已有祭神仪式,汉朝起列为令节,有贺节之俗。魏晋时期的冬至日,皇帝有受百官朝贺,并有献袜履之仪,表示“迎福践长”。南北朝时,更重于前,且有拜父、拜母之礼,民间有吃赤小豆以辟邪之俗。到唐宋时期,以冬至和岁首为重,明清仍承此俗。冬至的习俗因地域不同而有异。广东等地在冬至前舂粉,以备春节作年糕、糍粑,称“冬前粉”。是日晒白米,称“晒冬米”,据说煮粥给病人吃,有加快康复的效果。用糯米粉做“冬至圆”,称“添岁”,并以糯米粉捏成各种小动物,蒸熟给小孩作玩具。吃“冬至圆”前,在门、窗、桌、柜、床、灯等后面粘一圆子,称“耗饷”,等到送灶后取下焙烤,以是否“膨发”,预测生男生女。吃圆子入口要成双,到最后一匙若余两粒,已婚者将万事如意,未婚者遇事吉祥。傍晚,全家以果品三牲烧香祭祖拜神,宴饮一番。另外,或以鱼肉、生蚬、蔬菜等“打边炉”,有食鱼生(生鱼片)的习惯,谚称“冬至鱼生、夏至狗肉”。清代岭南诗人屈大均诗云:“鲙成双蝶食如流,冬至鱼生绝胜秋。”

冬至

即冬至节,农历二十四节气的第二十二个节气,阳历12月22日前后。冬至前一日为小至。古人把冬至看成是节气的起点。《史记·律书》: “气始于冬至,周而复始。”从冬至起,日子一天天长起来,叫做“冬至一阳生”,《史记·律书》: “日冬至,则一阴下藏,一阳上舒。”古人又认为: 冬天来了,春天就要跟着到来,杜甫 《小至》诗云: “冬至阳生春又来。”冬至这一天,家人团聚,备置佳肴,祭祀祖先,庆贺丰收,如同过年。现今,民间仍看重此节。杭州等地有 “冬至大如年”、“过了冬至大一岁”之说。这一天人们买年糕,用猪肉和酱煮熟食用,称“冬至肉”。

冬至

也叫“长至日”。农历24节气之一。汉族传统节日。是日为昼长夜短的起始。谚曰:“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康熙十七年《莱阳县志》:“冬至日,士民宴舞为乐,至夜祭先祖。是日测树木影,验来岁水旱。”冬至开始“数九”、画消寒图。章邱、邹县等地有“蒸冬”之俗。单县乡间有头贺习俗。沂南一带喜食“烫面”(即地瓜面大包子)。各地有冬至节吃水饺免冻掉耳朵之传说。俗话说“冬至饺子夏至面”。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1:2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