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冯乃超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冯乃超现代著名诗人、作家、翻译家。生于1901年,卒于1984年。曾用笔名马公越、冯子韬等,广东南海人。1923年,毕业于日本第八高等学校理科,之后考入京都帝国大学哲学系学习。1924年,转入东京帝国大学哲学系社会学科学习,不久又改学美学和美术史。这期间,冯乃超创作发表了许多具有唯美主义倾向的诗歌作品,被当时文化界认为是象征派诗人。大革命失败以后,冯乃超与李初梨、朱镜我等人一起弃学归国,并成为“五四”以来著名进步文学社团“创造社”的中坚力量。1928年,任《创造月刊》和《文化批评》的编辑,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冯乃超回国以后,曾先后在上海艺术大学、中华艺术大学、华南大学、群治大学任教,这期间还与郑伯奇等人一起组织成立了中国艺术剧社,编演进步戏剧。1930年,冯乃超参加筹建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工作,左联成立以后,出任第一任党团书记,其后又出任全国文化总同盟党团书记。1937年,冯乃超创办《战斗旬刊》,积极宣传抗战。1938年,参加军委政治部第三厅工作,并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兼组织部副部长等职。1940年,参加中共中央长江局领导文委工作。1946年,赴香港任中共中央华南局文委书记。新中国成立以后,冯乃超曾先后担任中央宣传部干部处处长、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副秘书长兼人事处长、人事部副部长、中山大学副校长等职。冯乃超多年来一直笔耕不辍,其主要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有:诗集《红纱灯》等,小说集《愧儡美人》、《抚恤》等,翻译小说《芥川龙之介集》等,翻译论文集《傅利采的托尔斯泰》、《日本工人运动小史》等。冯乃超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很大影响的诗人、作家、翻译家,他为中国文学事业的发展做出很大贡献。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