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冶金工业部长沙矿冶研究院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冶金工业部长沙矿冶研究院建于1955年。院址长沙市麓山南路1号。原名中国科学院冶金陶瓷研究所长沙分所,1968年改为中国科学院矿冶研究所,1983年定为今名。1996年有职工1254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891人,内有科学家和工程师594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36人,院内设3个硕士学位点,博士导师4人。著名岩石力学专家刘宝琛当选为波兰科学院外籍院士。该院以矿产资源开发与综合利用为主,拥有采矿、选矿、冶金、材料等多学科的综合性研究院,是“国家金属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依托单位和国家科委批准的首批进入国家重点科研机构的研究单位之一。下设采矿与岩土工程、凿岩爆破、选矿、选矿设备、冶金、材料、化工环保和海底矿产资源开发8个研究所,自动化、工程设计等4个研究室 (部),以及合金材料、超硬材料、机械修造等5个企业和厦门、深圳、珠海等5个分院或技术开发公司。40年来,该院取得重大科技成果750余项,其中居国际水平的25%,属国内先进和领先水平的占40%以上,75%以上的科技成果为生产和设计采用,取得社会经济效益7.2亿元/年。最突出的有攀枝花、包头、金川三大资源综合利用,贫红铁矿和锰矿选矿技术,高效系列选矿设备,湿法冶金技术,高温超导材料与金刚石合成技术等。 冶金工业部长沙矿冶研究院创建于1955年。建筑面积近15万平方米。以矿产资源开发、综合利用及新材料研究开发为主的综合性研究院。拥有采矿、选矿、冶金、材料等主体专业。设有海底矿产资源、选矿设备、环境保护3个研究所和矿山压力、管道输送、凿岩爆破、选矿工艺、选矿药剂、黄金、冶金、稀土、超导材料、超硬材料、矿山特种材料、自动化、矿冶情报等13个研究室和1个工程设计部。还设有国家金属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国家钎具检测中心、冶金部辅料矿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有职工1400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233人。有3个硕士学位点,2个博士导师。馆藏图书15万册。设有厦门分院和深圳、珠海、海口、昆明技术开发公司,并于美国、瑞典、伊朗、俄罗斯等国开展了国际合作研究。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