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初学集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初学集

诗别集。明钱谦益(1582—1664)撰。二十卷。谦益有《牧斋有学集》已著录。此集冠有作者年谱等,共收古今体诗一千二百余首,按年编次,诗作始于明泰昌元年(1620),止于崇祯十六年(1643)。多记行咏物、送别酬答、题图咏画之作。景物诗或描绘山河壮美, 如《汤池》、《天都峰》、《天都瀑布歌》;或借物明志,如《红梅》、《折梅》。亦有追悼皇帝、友朋之挽词。其描写明末社会生活之作,或感叹河堤决口数万居民无家可归,或反映官军镇压农民起义,但诗敌视起义军。诗对朝廷征兵、官吏索租之事颇有感慨,如《次陶给事路叔驿壁韵》。时人评其诗“清而绮,和而壮,感叹而不促狭,论事广肆而不诽排,洵大雅元音,诗人之冠冕也。”有宣统三年(1911)国学扶轮社石印本。另有诗文别集《牧斋初学集》一百一十卷,为钱曾笺注。

初学集

别集。一百一十卷。清钱谦益作。钱谦益(1582—1664),字受之,号牧斋,晚号蒙叟、东涧遗老。常熟(今属江苏)人。明万历年间进士,曾参加东林党活动。崇祯初官礼部侍郎,与温体仁、周延儒争权失败,被革职。南明弘光朝,为礼部尚书。入清后,以礼部侍郎衔值秘书院事,充《明史》馆副总裁。不久告病归。著有《初学集》、《有学集》、《投笔集》等。另编选有《列朝诗集》。《初学集》,凡诗二十卷、文八十卷、《太祖实录辨证》五卷、《读杜小笺》三卷、《读杜二笺》二卷。
钱谦益博览群籍,学问淹博。论文论诗,反对明代前后七子的模拟复古倾向,对公安派、竟陵派也有所不满。他的诗歌创作初学盛唐,后广泛学习唐宋各名家如杜甫、李商隐、苏轼、陆游、元好问等,气魄宏大,富有创新。明亡后的诗作,寄寓沧桑身世之感,哀感顽艳、苍凉激越,颇有特色,为清初江南一大家。
钱谦益的散文纵横曲折,奔放恣肆,一变晚明衰微的文风。他的文章常把铺陈学问与抒发思想性情糅合在一起,合“学人之文”与“文人之文”为一体,颇具特色。
《初学集》于崇祯十六年(1643)为其门人瞿式耜所刻。有《四部丛刊》影印崇祯原刻本。另有《有学集》五十卷,凡诗十三卷、文三十七卷,系入清以后所作,康熙三年(1664)邹镃所刻。有《四部丛刊》影印康熙初刻本。此二集均为钱谦益自编,清代曾列为禁书,故后印本对忌讳字句都加以挖改。近有上海古籍出版社校点本。

初学集

别集。清钱谦益撰。一百一十卷。计诗二十卷、文八十卷、《太祖实录辨证》五卷、《读杜小笺》三卷、《读杜二笺》二卷。皆作于明代,崇祯间瞿式耜刻。另有《有学集》五十卷,计诗十三卷,文三十七卷,为入清后作,康熙间邹镃刻。均有影印原刻本。

初学集

一百一十卷。明末清初钱谦益(1582—1664)撰。钱谦益 字受之,号牧斋,后自称牧翁、蒙叟、绛云老人、敬他老人、东涧遗老。常熟(今江苏省常熟市)人。明万历进士,官礼部右侍郎。入清官礼部右侍郎管秘书院事。他家有藏书楼,以藏书丰富著称。诗文在当时甚负盛名,是文坛领袖人物。后归隐致学,平生著述很多,有 《初学集》、《有学集》、《牧斋集》、《投笔集》等,另编有《列朝诗集》等。《初学集》又称《牧斋初学集》 为钱谦益门人瞿式耜于崇祯十六(1643)年刻成,属诗文集。其中诗二十卷,包括 《还朝诗集》、《归田集》各二卷,《崇祯诗集》六卷,《桑朴诗集》、《霖雨诗集》各一卷,《试帖诗集》、《丙舍诗集》各二卷,《移居诗》一卷,《东山诗》三卷;文九十卷,除各类文体外,还有 《太祖实录辨证》、《读杜小笺》等三种学术专著辑入。其文气魄宏伟、格局恢张、题材多样,艺术手法古近皆工。其诗主张本性情、导意志、反对摹仿及幽渺凄冷脱离现实的病态写作倾向。提倡向民歌学习。该书最初版本是瞿式耜崇祯十六年刻本,清乾隆时为禁书。宣统二年 (1910)邃汉斋以瞿本为底稿校订,使该书得以重新问世。另有宣统三年(1911)上海国学扶轮社石印本,民国八年 (1919)商务印书馆影印本,民国十八年 (1929)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本,现行1985年上海古籍出版社铅印本为目前最好版本。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4:3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