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称“利率”。一定时期内利息额同本金的比率。有年利率、月利率和日利率(亦称年息率、月息率、日息率)。年利率按本金的百分之几表示,月利率按本金的千分之几表示,日利率按本金的万分之几表示。中国利率通常称为几分几厘,且利息率多定为月利率,如将年利率换算为月利率,则须将年利率除以12。
利息率
利息率简称利率,是利息对本金的比率。存款利率是存款利息与存款额之比;贷款利率是贷款利息与贷款额之比。通常,利率用百分数表示,年利率是以百分之几计算,称为 “分”,月利率是以千分之几计算,称为 “厘”,日利率以万分之几计算,称为 “毫”。年利率与月利率的换算关系是: 月利率乘以12为年利率,反过来年利率除以12为月利率; 月利率与日利率的换算关系是: 日利率乘以30为月利率,反过来月利率除以30为日利率。
计算利率有单利和复利两种方法。单利是以本金计算利息,一般用于短期借贷。其计算公式为: I=p·i·n
S=P+I=P(1+i·)
式中: P代表本金,I代表利息,i代表利率,n代表期数,S代表本利和。
复利就是将所得的利息作为新的本金继续计息,就是利上加利,一般用于中长期投资。其计算公式为:
S=P(1+i)n
I=S-P=P[(1+i)n-1]
利率还分为实际利率和名义利率,名义利率是以货币表示的利息与本金之比;实际利率是通过预期通货膨胀修正过的名义利率,它等于名义利率减去通货膨胀率。
利率依时期长短可分为长期利率和短期利率。长期利率就是指货币借贷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利息率; 短期利率是指货币借贷时间在一年以内的利息率。利率的高低与期限的长短、风险的大小有直接的关系。期限越长,利率越高,风险越大; 期限越短,利率越低,风险越小。
决定利率水平的因素主要有以下方面:
(1) 平均利润率。利息来源于利润,是利润的一部分,因此利率的上限一般不能超过平均利润率,否则受 贷者就会因为负担不起利息而不再借贷; 而利率也不能降至零或成为负数,否则授贷者会因为要贴息而不再供应资金。
(2) 货币资金的供求关系。利率在上下限之间的具体水平取决于借贷双方在货币市场上竞争,这种竞争又取决于预期的利润率和现时的货币供求情况。在预期利润增大,当前货币资金供应紧张时,利率上升; 反之,利率则下降。
(3) 国家经济政策的影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率已成为国家最重要的一种经济政策工具,它的变化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国家在一定经济时期的经济导向和对经济活动的评价。
(4) 历史的和国际的影响。大部分国家都存在一个历史的,经过不断变动保留下来的一般利率,对现实利率形成有一定的影响。此外,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世界市场上的利率总是对个别国家利率的形成产生直接的影响。
(5) 物价变动的影响。当物价上涨时,人们手中持有的货币贬值; 而物价下跌时,人们手持货币又会升值。为了不影响物价上涨带来的单位货币购买力的下降,利率水平必须跟踪物价水平,适当提高利率,减少储蓄量的下降。因此,利率水平的高低要因物价水平的高低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