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制钱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制钱明清时期官府所铸铜钱。1368年明代铸“洪武通宝”,分当十、当五、当三、当二、当一共5等。当十重1两,当五重5钱。朱元璋时共有铸炉325座,年铸钱189000贯,其中江西约占1/3。永乐以后诸朝铸钱,含铜仅十之二三。清代制钱比例为铜六铅四。雍正时规定标准重量为1钱2分。制钱以文为单位,1000文为1串,合银1两。鸦片战争后,制钱逐渐退出流通领域。 制钱货币。光绪十三年(1887年)6月13日,山东巡抚张曜奉北洋大臣电饬,在烟台铸制钱10万串,直到清末民初,济南市面仍见流通。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