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前列腺素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PG前列腺素(PG)是一种具有广泛重要生物活性的不饱和脂肪酸,其化学结构为20个碳原子构成的前列烷酸,广泛分布于身体各组织和体液中,最早从人精液和羊精囊提取获得,与生殖药理密切相关的是PGE及PGF型,E型与F型的区别主要在于9位碳的化学结构不同,前者为酮基,后者为羟基。此外还合成了多种前列腺素衍生物。前列腺素具有多种生理作用如能兴奋妊娠子宫,胃肠道和心脏平滑肌,但对血管和支气管平滑肌则有抑制作用;参与并维持生殖功能,但又具有使黄体萎缩的抗生育作用;参与神经细胞活动,血凝和血压的调节活动及防止消化性溃疡的生成;它既能促使细胞内环磷腺苷生成减少而发挥抗脂解作用,又有调节激素或其它生理活性物质功能的作用。PG在人体内代谢极快,大部分种类的PG经过肺脏和肝脏一次循环,即失活约80%—90%的生物活性。PG的代谢产物主要由尿排出,少量也由粪便排出。 前列腺素简称“PG”。发现于前列腺。存在于大多数哺乳动物组织中的,具有生物学活性的脂质。由含有 一个五元环的20-碳原子不饱和脂肪酸衍生而来。表现出天然激素的作用,如降血压,刺激平滑肌收缩,且有对抗其他激素的作用。 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PG自体活性物质。通常以花生四烯酸为生物合成前体,以前列腺烷酸为骨架,由一个五原子碳环与两个脂族侧链组成。根据环结构的差异,分为9型(A、B、C、D、E、F、G及H、I)。按两条侧链中双键的数目,又分为PG1、PG2和PG33类,如PGE1、PGE2和PGE3等。在PGF系列中还以α表示羟基的构型。PG广泛分布于哺乳动物的组织和体液中,具强而广的生理活性,涉及内分泌、生殖、神经、消化、呼吸、血液、心血管、肾以及脂类和糖代谢等生理、病理和药理等广泛领域。其中溶解卵巢黄体和促进生殖道运动的作用已在畜牧业中应用于母畜同期发情、催情、持久黄体性不孕症、卵巢黄体囊肿及孕畜的催产、引产等。多用PGF2α及其类似物如15-甲基PGF2α、氯前列醇和氟前列醇。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