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割股疗亲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割股疗亲唐代新兴的风俗。渊源于古代印度佛教寓言中舍身供养及医理方药的传说。从汉魏到唐代,随着佛教的东渐,各种佛教习俗也一一出现于中土,并逐渐中国化。割肉舍身的佛教习俗在唐以前屡有记载,尚属供养礼佛性质。从唐开始,和中国固有的孝道相结合,演变为割股疗亲的新风尚。《新唐书·王友贞传》载,王友贞母病,“医言得人肉啖良已; 友贞割股以进,母疾愈,诏旌表其门”。《新唐书·孝友传》序: “唐时陈藏器著《本草拾遗》,谓人肉治羸疾,自是民间以父母疾,多刲股肉而进。”割股者往往以这种奇特的孝亲行为而受到朝廷的旌表,浸染推演,蔚为风气。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