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动物学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动物学


动物学dongwuxue

研究动物的形态、分类、生理、生态、行为、分布、发生、遗传、进化及其与人类的关系的科学。动物学的发展,是与人类的生产实践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早期的动物学,多偏重于形态和分类的观察和描述;近代动物学的研究已逐步向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发展,即从动物个体水平分别向群体和细胞、分子水平去探讨动物生命的本质及其发生和发展规律。在驯化和饲养繁殖野生动物、发展水产养殖事业、消灭人畜的寄生虫和防治农林害虫等方面,动物学不仅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同时也为系统调查动物资源、制定动物地理区划、合理利用和发展动物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根据研究内容的不同,一般将动物学分为动物形态学、动物分类学、动物解剖学、动物生理学、动物胚胎学、动物生态学、动物行为学、动物地理学、寄生虫学、古动物学、无脊椎动物学和脊椎动物学等。在无脊椎动物学和脊椎动物学中,又将种类较多和在科研领域中占有重要位置的动物,独立分成原生动物学、贝类学(软体动物学)、蜱螨学、昆虫学、鱼类学、两栖爬行动物学、鸟类学和兽类学(哺乳动物学)等分支学科。

动物学zoology

生物学中研究动物界的一个分支学科。现存动物种类超过100万种,已适应于各自的生存环境,还有许多曾经生存在地球上但现代已灭绝了的种类。所有这些动物及其生命活动的各个方面,都是动物学的研究内容。
发展简史 人类在不断接触自然、不断从自然获取所需的动物; 特别通过在饲养家禽、家畜以及识别农业益害动物中,逐渐积累了有关动物丰富的知识。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前322)所著的《动物历史》一书,描述了453种动物,包括许多希腊和小亚细亚的动物种类,并采用了种、属术语。他不仅对鸡的发育以及鲨类和蜂类的繁殖,均作过精细的研究,并在其有关动物的著作中,还有比较解剖学和胚胎学的萌芽。公元2世纪,希腊医生盖伦(Galen,131~200) 首先以实验、解剖来断定动物体的构造和功能,发现了脑和神经的功能,并证实了动脉管所携带的是血液而非空气。
16和17世纪,有许多著名的动物学家从多方面扩大了动物学的知识。比利时的维萨留斯(A. Vesalius,1514~1564),他在其《人体之构造》一书中,以精密的解剖和详细而明确的描绘,为近代解剖学奠定了基础。在生理学方面,英国医生哈维(W.Harvey)通过对动物的直接观察和实验发现了血液循环,被视为17世纪动物学史上的重大事件。同时在胚胎学方面,还对鸡的发育作过仔细的观察,并认为哺乳动物象鸡一样,也是从一个卵发育而来的。
随着显微镜的发明,发现了丰富而微小的生物世界,并开始研究动物的显微构造,对动物学的发展,扩大研究领域有着巨大的作用。荷兰人列文虎克(A.Leewenhoek)首先观察到原生动物和精子,马尔壁基(M.Marpighi)第一个记载连接动、静脉的微血管。
18、19世纪,由于新发现的动物数量不断增加,促进了动物分类系统的建立。瑞典人林奈在其所著《自然系统》一书中,为动、植物种确立了双名命名法,并把动物划分为哺乳纲、鸟纲、两栖纲、鱼纲、昆虫纲和蠕虫纲。这种分类虽不完善,但对建立动物界的分类系统有重要作用。其后拉马克(J.B. Lamarck,1744~1829) 修改了无脊椎动物的分类系统,被视为是现代无脊椎动物学的创始人,并且他还最早倡导了生物演化学说。与拉马克同时代的古维叶(G.Cuvier,1769~1832) 从事比较解剖学和古生物学的研究,提出动物体各部分的相关定律,对比较解剖学和古生物学的研究工作有着重大意义。德国动物学家施旺(T.Schwann,1810~1882) 和植物学家施莱登 (M.Schleiden,1804~1884) 在研究各种动、植物组织的基础上,提出的细胞学说,被认为是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达尔文的进化论,得到大多数生物学家的承认。从而许多学者从比较解剖学、胚胎学和古生物学等的实际材料中,确定动物界进化发展的具体途径。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动物学在各个领域积累了大量实际资料,分支学科日益增多。到20世纪中叶,在传统的经典学科不断得到深入的同时,新的学科不断出现,使动物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中国最早有关动物记述的著作,当推夏朝的“夏小正”,其中记载有对蜉蝣和蚂蚁的生态观察。《诗经》中所记载的动物名称多达100多种,在“周礼”的地官一章中,更把动物分为毛物、羽物、介物、鳞物和蠃物5类,分别相当于现代分类的兽类、鸟类、甲壳类、鱼类、软体动物和无壳动物。在《诗经》和《周礼》中对动物的形态、分类以及生态均有记述。周末名医秦越人所著《扁鹊难经》,记载有关人体的解剖、生理、病理、治疗等知识,并早于哈维对血液循环已有认识。
自秦汉至明代,有关动物的著述较多。例如晋代嵇含的《南方草木状》一书,记载了广东种柑人利用蚂蚁防治害虫,是世界上最早利用天敌防治害虫的例子。唐朝陈藏器在《本草拾遗》中,有根据鱼的侧线鳞数目而进行鱼类的记载。
主要分支学科 动物学的研究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研究内容的细致深入,逐渐分化形成了许多独立的分支学科,每一学科反映动物生命活动的某个方面,形成不同的研究领域。主要分为:
动物形态学 主要研究动物的形态构造及其在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又可分为动物解剖学、比较解剖学、组织学、细胞学和胚胎学等学科。解剖学通常是在肉眼能见的限度内,研究动物器官系统的构造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阐明动物体结构的基本规律。比较解剖学是研究不同分类群动物器官系统的异同,以及它们在系统发育中的关系和进化规律。组织学是研究动物的器官和组织的显微构造,属于显微解剖的范畴。细胞学是主要研究细胞的构造、成分和功能。胚胎学是研究动物个体发育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包括胚前期的配子发生和形成,胚胎期的各个阶段以及整个个体发育过程中的形态、生理和生化的变化。
动物生理学 是研究动物体的生理机能及其在环境条件影响下发生变化的科学。
动物生态学 是研究动物与其所生存的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动物分类学 研究动物之间相类似的程度,将动物分门别类,分为各个类群,反映它们在进化过程中的亲疏关系。
此外还有动物遗传学、动物地理学、古动物学等,在某种意义上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例如研究动物形态构造必然联系到其机能。反之,研究动物的生理机能决不能脱离其构造。同样,研究动物的形态构造和机能,也不能脱离动物的生态环境。
为了对某些动物作较全面的研究,动物学又可按研究动物类群的不同而分为原生动物学、昆虫学、寄生虫学、鱼类学、鸟类学以及哺乳动物学等。
意义 动物学的知识可广泛应用于农业、林业、渔业、毛皮兽饲养业、医学、兽医学以及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方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极为密切,直接或间接表现出益害两方面。研究防治有害动物,发现和利用有益动物,都需要动物学作为基础。例如饲养家畜、家禽、养蚕、养蜂等都是人类为了满足某方面的需要,对野生种类长期驯化的结果。近代又不断发展新的动物饲养业如养鹿、养貂、养麝等等。狩猎和渔业是人类获取动物资源的另外一个方面,为了合理利用,防止资源枯竭和生态失衡,已对大熊猫、东北虎、丹顶鹤、白鱀豚等珍稀动物和濒临灭绝的若干种类、制订了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令,加以保护。根据生态学的原理对不同种类的动物在食物链(网)中错综复杂关系的研究,有利于提高农业生态系统内总生产力,进一步改善人类的食物结构,建立新的生态平衡,防止环境的污染和恶化。例如浮游生物是鱼类的一种主要食料,许多动物又是组成浮游生物的重要成分; 为了发展渔业,除需要研究鱼类外,对于浮游生物的研究就很有必要。此外,有些物种是进行医学、仿生科学研究的实验动物; 有些种类甚至还可作为水质污染的指示生物。对动物有害的种类的研究,有利于人畜疾病和农业、森林等病虫害的防治。例如寄生性原生动物、蠕虫和蜱螨等是威胁人类、畜禽及经济动物的寄生虫,许多昆虫和啮齿动物是传播疾病的媒介或农作物和森林的有害动物。

动物学

动物学

动物学


动物学

生物学的一个分支。研究动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生态、分布、分类、遗传、进化及其与人类的关系的科学。目的是阐明动物的生命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能动地控制、改造动物界,使之更好地为生产实践服务。早期是一门观察描述比较的科学,20世纪以来已逐渐成为一门实验科学。动物学的分科有:动物分类学、动物形态学、动物生理学、动物生态学、动物胚胎学、动物地理学、寄生虫学、古动物学、无脊椎动物学、脊椎动物学等。

动物学zoology

研究动物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生长发育、遗传进化、分类系统和生态分布等内容的生物学科。研究目的在于更好地了解动物、控制动物、利用动物和保护动物,为进一步发展工、农业生产及维护人类生存环境服务。动物学发展较早,公元前300多年古希腊的动物学家亚里士多德,在其所著的《动物历史》一书中,描述了454种动物;中国在3 000年前的《尔雅》、《诗经》、《春秋》等古籍中,已有研究动物的记载和描述。早期动物学研究偏重于形态和分类的观察和描述,近代动物学研究逐步向宏观、微观和生态方面发展。动物学在发展过程中形成许多分支学科,主要可分为:动物形态学(包括细胞学、组织学、解剖学、胚胎学)、动物分类学、动物生理学、动物遗传学、动物生态学、动物地理学等。如按照研究的动物类群可分为无脊椎动物学(包括原生动物学、蠕虫学、昆虫学、蜱螨学、贝类学、甲壳动物学等),脊椎动物学(包括鱼类学、两栖爬行类学、鸟类学、兽类学等)。结合实用价值,又有经济动物学、药用动物学、寄生蠕虫学、医用昆虫学之分。随着实验性内容的加强,相应出现了实验动物学、实验动物解剖学、实验胚胎学等分科。由于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又形成一些综合性的研究领域,如:古动物学、细胞化学、分子生物学、生物物理学、海洋生物学、昆虫毒理学、动物显微技术、动物组织培养、动物生物工程学等。

《动物学》

《动物学》 由格斯纳著。瑞士博物学家、医生,近代动物学和目录学的奠基人之一。幼时家境贫寒,酷爱医学和自然史。1541年获医学博士学位,后终生行医。他博览群书,并进行过大量野外考察,先后编撰了70多部著作。他在观察和收集材料的基础上,对自然史进行了深入研究,其成果在他的5卷本著作 《动物学》 中得到充分体现。
1551—1558年,格斯纳出版了前4卷,而第5卷于他去世22年后发表。该书插图逼真,笔法细腻。书中总结了当时欧洲关于动物方面的知识与传说,对每一种动物从习性、行为、捕捉方法及食用或药用等方面进行了描述。第1卷写各种不同语言和方言的动物名称 (包括他自己对动物的命名)。第2卷包括形态学、解剖学、动物地理学和生态学资料。第3卷主要是对生物学和生理学方面的研究。第4卷则论述了行为生理学和感觉生理学的内容。第5卷是有关如何驯服动物、畜养以及狩猎方面的知识。格斯纳掌握了生物学尤其是动物学的大量材料并最后完成 《动物学》,所以实际上他已完成了分类学的巨大准备工作,从而对其后数百年的动物学,尤其是对分类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此外,格斯纳在植物学和语言学方面也造诣颇深,曾著有 《植物志》、《万有文库》等。总之,格斯纳对生物学,特别是对动物学的贡献是非常巨大的,有16世纪最伟大的 “百科全书派的博物学家” 之称。

《动物学》

《动物学》由格斯纳著。他是瑞士博物学家、医生,近代动物学和目录学的奠基人之一。幼时家境贫寒,酷爱医学和自然史。1541年获医学博士学位,后终生行医。他博览群书,并进行过大量野外考察,先后编撰了70多部著作。他在观察和收集材料的基础上,对自然史进行了深入研究,其成果在他的5卷本著作 《动物学》中得到充分体现。
1551—1558年,格斯纳出版了前4卷,而第5卷于他去世22年后发表。该书插图逼真,笔法细腻。书中总结了当时欧洲关于动物方面的知识与传说,对每一种动物从习性、行为、捕捉方法及食用或药用等方面进行了描述。第1卷写各种不同语育和方言的动物名称 (包括他自己对动物的命名)。第2卷包括形态学、解剖学、动物地理学和生态学资料。第3卷主要是对生物学和生理学方面的研究。第4卷则论述了行为生理学和感觉生理学的内容。第5卷是有关如何驯服动物、畜养以及狩猎方面的知识。格斯纳掌握了生物学尤其是动物学的大量材料并最后完成 《动物学》,所以实际上他已完成了分类学的巨大准备工作,从而对其后数百年的动物学,尤其是对分类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此外,格斯纳在植物学和语言学方面也造诣颇深,曾著有 《植物志》、《万有文库》等。总之,格斯纳对生物学,特别是对动物学的贡献是非常巨大的,有16世纪最伟大的 “百科全书派的博物学家”之称。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5:5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