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劳动强度 |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
释义 | 劳动强度劳动强度是指人在劳动中所负担的工作量,以及由此对人体所施加的生理负担的大小。劳动可分为体力劳动、脑力劳动和精神紧张性劳动三种形式,体力劳动是以肌肉活动为主要形式,例如纺织厂的挡车工、炼铁厂的炉前工、建筑业的瓦工、木工等等;脑力劳动是以脑力活动为主要形式,例如科学研究、工艺设计、教学、写 作等;精神紧张性劳动是在劳动中需要高度集中精力,例如精密仪器的装配、精细雕绘、观察仪表操纵复杂机器,机械化生产线的紧张操作等。体力劳动强度大小主要以在劳动中所消耗的能量和心血管系统的变化来衡量。体力劳动强度越大,氧的消耗量越大,能量消耗也越大,心跳加快,心脏每分钟输出的血量也增加,同时血压升高。安静时人体能量消耗为4.18×103焦耳/分左右,而大强度体力劳动时,能量消耗比安静时增加6—7倍。安静时心率为60—80次/分,体力劳动时可增加到160—180次/分。至于脑力劳动及精神紧张性劳动则与体力劳动不同,其劳动强度大小不能用能量消耗分类。目前对脑力劳动和精神紧张性作业时机体的变化还研究得不多,缺乏衡量其劳动强度的指标。劳动强度人们劳动时所消耗能量的程度。人类劳动通常是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结合。劳动时,全身各系统器官的积极活动所消耗的能量,随劳动性质、时间而不同。体力劳动强度常根据单位时间内能量与氧气消耗分轻、中、重三级(见下表)。
|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