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劳动教养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劳动教养laodong jiaoyang

我国对违法乱纪但不追究刑事责任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实行强制教育改造的一种行政处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大中城市的人民政府建立劳动教养管理委员会,对劳动教养工作进行领导和管理,人民检察院对劳动教养活动进行监督。大中城市中需要劳动教养的人要由劳动教养管理委员会审批,教养机关才能收容。劳动教养期限为1~3年,必要时可延长一年。节日、星期日休息。在劳动教养期间根据被劳动教养人的表现和成果发给适当的工资,并可从中扣除一部分,作为家属赡养费和本人劳动就业储备金。对被劳动教养人,要贯彻劳动生产与政治教育相结合的方针,要求他们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帮助他们学习劳动生产技术,养成爱劳动的习惯,树立遵纪守法、劳动光荣的观念。在劳动教养期间,违反劳动教养规章制度者要给予行政处分,对违法犯罪者要依法惩处。被劳动教养人员在解除劳教之后,就业、升学不得歧视,对其家属和子女不能歧视。

劳动教养

我国对于犯有一定罪行但可以不逮捕判刑的有劳动能力的人,实行强制教育改造的一种措施,也是对他们安置就业的一种办法。期限为1—3年,必要时得延长1年。


劳动教养

我国对尚不够刑事处分的违法犯罪分子采取的实行强制性教育改造的行政措施,属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一种方法。基本方针是对被劳动教养人实行教育、改造、挽救,教育感化第一、生产劳动第二。


劳动教养

见“行政法学”中的“劳动教养”。

劳动教养

即是对违反法纪但又不宜追究刑事责任的有劳动能力的人实行强制性教育改造的行政措施。
劳动教养制度是我国司法执行制度组成部分。劳动教养工作是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减少和预防违法犯罪的有力措施,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重要环节。安徽省劳动教养工作始于1955年,1967年中止,1972年恢复。劳教机关原由公安机关管理,1983年5月划归司法行政机关管理。现设劳教管理所5个。劳动教养对象各个时期有所不同,80年代后主要是:不务正业,有流氓行为或者有不追究刑事责任的盗窃、诈骗、卖淫、嫖娼等行为和违反治安管理,屡教不改的;机关、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内有劳动能力,但又长期拒绝劳动,不服从分配,无理取闹,防害公务,屡教不改的。30多年来,安徽省劳教机关认真贯彻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积极探索劳教工作经验,推行规范化管理,在组织一定规模的生产劳动的同时,着眼于教育人,挽救人,努力把劳教场所办成改造人、造就人的特殊学校,挽救教育了数以万计的失足者。原劳教人员万长林痛改前非,忘我劳动,解教后多次被单位评为先进工作者、读书积极分子,加入了共青团,上了大学。1987年被评为江淮青年十杰之一,成为全省青年学习的榜样。

劳动教养

中国对有违法行为但尚不应追究刑事责任的有劳动能力的人所实行的一种强制性教育改造行政措施。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一种方法。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大中城市人民政府成立劳动教养管理委员会,由民政、劳动、公安等部门的负责人组成,对劳动教养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劳动教养有自己的一套教育管理体系,实行劳动生产和政治教育相结合的方针,以政治思想教育为主,结合进行文化、技术教育。劳动教养期限为一至三年,必要时可延长一年。对劳动教养人员发给适当工资。口粮及副食品按国营企业同工种定量标准供给。职工一般保留公职。劳动教养场所称为劳动教养管理所。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4:2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