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组织labour organizations
农业企业根据生产经营目标确定相适应的劳动组织形式与规模, 以及合理调度、使用劳动力等活动。是企业劳动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劳动组织的任务 根据农业企业的实际情况及生产发展的需要,采用先进的劳动组织形式, 有计划地组织劳动生产活动,处理好劳动者相互间的关系,保证劳动者与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合理组合,充分发挥劳动者的主动性,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具体任务是:❶按照合理的劳动分工与协作的原则,正确划分生产队、作业组等基层劳动组织, 分别明确其规模及分工范围,配备劳力,合理确定工作负担,作到人尽其才、节约劳力。
❷正确处理劳动者相互间的关系,形成团结互助、协调一致的劳动整体,提高劳动效率。
❸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理论与方法,不断改进与完善劳动组织。采用先进的劳动组织形式和操作方法,减轻劳动强度,节省劳动消耗,达到用人少、效益高,促进企业生产全面发展。
❹加强生产队、车间、班(组)的工作,组织好基层劳动单位的生产活动。
❺组织好工作地及其服务活动,使各项生产要素合理组合,创造良好的劳动环境,使生产有节奏地进行。
劳动组织的原则 农业企业为了充分利用劳动力,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建立健全劳动组织, 一般遵循以下原则:❶根据实际条件和生产要求确定劳动组织的形式和规模。不同生产部门、不同技术装备水平和不同管理条件的企业,分别采取不同形式的劳动组织,使其同当前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
❷充分发挥劳动分工与协作的优越性。劳动分工与协作是劳动组织的基础,分工是为使每个劳动者明确在各自的岗位上应负的责任;协作则是使各项工作相互紧密联系,形成集体力量。只有在分工基础上进行协作,才有利于人尽其才,有利于劳动者自觉提高劳动技能,有利于发挥分工和协作劳动的优越性。
❸建立劳动组织同建立健全生产责任制相适应。农业中实行生产责任制是克服生产中无人负责现象,巩固劳动纪律,发挥劳动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重要措施,与企业劳动组织有密切的关系, 两者互为条件,在组织生产活动中共同发挥作用。
劳动组织形式 根据劳动力与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结合的状况以及劳动分工协作的要求,确定劳动组织形式。在农业企业中一般采用生产队、作业组的形式: 在工业企业中则采用车间、班(组)的形式。农业企业的劳动组织可以按生产部门或生产项目来组织。具体确定劳动组织形式时应符合以下要求: 有利于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的充分利用;有利于发挥劳动分工与协作的优越性;有助于加强生产责任制和维护劳动纪律,消除生产中的无人负责现象;有利于考核劳动的数量和质量以及贯彻按劳分配原则。企业劳动组织形式受到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经济、组织技术等因素的影响,在不同条件下有不同的劳动组织形式。根据生产的内容和生产专业化程度,有综合生产队、专业生产队、部门生产队等组织形式。综合生产队是从事多种产品生产的综合性劳动组织,如既有大田生产,又有畜牧业生产或林果业生产等。专业化生产队是专门进行某项产品的专业化生产,如蔬菜生产队、林业生产队、果树生产队等。部门生产队只进行某生产部门的产品生产,如农业队、畜牧队等。在一些机械化程度较高、有一定数量的机器设备的企业还组织机耕队。机耕队有两种类型:一种是集体或个人组织的机耕队, 专门为若干个生产单位代耕服务, 自己不承担生产产品的任务; 另一种是直接从事产品生产的机耕队,一般是国营农场内部的一种劳动组织形式。机耕队一般实行定人员、定机具、定耕作区、定生产任务或服务范围等,根据生产任务及农机具数量配备机务人员。在种植业部门一般是建立大田生产队或作业组,实行劳力、土地、畜力、机具四固定;队内的作业组有专业性的, 常年固定或临时季节性的。在畜牧生产部门, 根据生产特点和专业化程度, 组织不同类型的畜牧队(或畜牧场), 有综合性的畜牧场(队), 饲养各类畜禽, 生产肉蛋奶等多种畜产品; 有专业化的畜牧队(场), 专门生产一种或两种畜产品, 饲养一种牲畜或家禽, 如奶牛场、蛋鸡场、种畜(禽)场、育肥猪场等。畜牧业生产季节性小,饲养管理技术要求高,劳动的专业化程度比较高, 一般都适于采用专业化的劳动组织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