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包法利夫人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包法利夫人》

法国作家福楼拜的长篇小说。福楼拜(1821—1880)著有《包法利夫人》、《情感教育》、《纯朴的心》,代表作《包法利夫人》是他1857年发表的第一部作品。这部小说的情节围绕描写包法利夫人爱玛的悲剧而展开。爱玛是一个富裕农民的女儿。从小丧母,13岁被父亲送到专门训练青年女子进入贵族社会的修道院寄宿学校受教育。在森严幽闲的修道院中,她偷读了很多浪漫主义作品,头脑中充满无名的伤感,心灵上激起爱情的波澜。当她读司各特的历史小说时,对古代贵妇人的生活,更是一往情深。与自己出身完全不相称的贵族教育和脱离实际的作品的影响,使爱玛变成一个耽于幻想、多愁善感、追求刺激、渴望爱情的少女。然而,社会地位决定她不可能实现自己玫瑰色的梦。她由父亲作主嫁给一位乡村医生查理·包法利做续弦。查理是一个无能、懦弱、安于命运的人,他从不看书,精神生活极度贫乏;他对一切都逆来顺受,甚至在发现妻子与人通奸后,也不敢对妻子和其情夫有任何不满的表示。婚姻使爱玛感到理想的破灭。跟查理在一起生活,体味不到她从小说中所感受到的那种“欢愉、热情和迷恋”。平庸、空虚、无聊、单调的市民生活和那风花雪月、浮华绮丽的梦想之间的巨大反差,使她对婚姻感到厌倦,对丈夫产生厌恶,渴望能有一个风度潇洒,谈吐风雅的男子来满足她感情上的饥渴。正当苦闷傍徨时候,她参加了渥毕萨舞会,这是她生活道路上的一个转折点。舞会向她打开了一面贵族社会之窗,上流社会的生活使她更加向往“巴黎式的爱情”,终于背着丈夫,先是与小地主罗道夫私通,既而又和一个律师的秘书赖翁偷情,而她也就从多愁善感、罗曼蒂克,最后走上任情放荡的地步。为了满足自己物质上的虚荣心和给“爱情”增添浪漫色彩,她甚至不惜向布商勒乐举借高利贷,以至债台高筑。而勒乐又乘危逼债,终于将她一步步逼上死路,被迫服毒自杀。爱玛因生活的平庸、空虚而痛苦,她极力要摆脱那种令人窒息的社会环境,拼命寻求出路,但她的理想和寻求出路的方式同样是庸俗的,她始终生活在幻想中。她的死是她生活道路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她所处的社会环境将她引向堕落的深渊。由于作品揭露和批判了当时的社会,表现了鲜明的反对资产阶级和教会的思想倾向,被第二帝国的司法当局控以“亵渎宗教和伤风败俗”的罪名,福楼拜以及发表《包法利夫人》的编辑、出版商都受到法院传讯。这恰恰说明《包法利夫人》的社会意义。今天,通过这部小说认识法国这个“令人作呕、令人厌倦、令人堕落、令人麻木”的黑暗年代,和当时社会的庸俗、空虚、猥琐的丑恶本质,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包法利夫人》

长篇小说,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福楼拜著。《包法利夫人》写法国内地一个富裕农民的女儿爱玛悲剧的一生,是福楼拜的代表作。
爱玛生在田园之家,少女时期在修道院读书。在闭塞的修道院里,爱到中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沾染了爱好虚荣的习气,追求“浪漫主义情绪”和“风雅生活的理想”。不久,父亲作主把她嫁给了医生包法利,平庸、老实的丈夫不能满足她罗曼蒂克的情欲需要。在一个偶然机会里,爱玛遇到了年轻又有共同爱好的法院见习生赖昂,两人一见倾心,但不久后分手。
爱玛在失望中又找到了新的情人、健壮的乡下地主罗道耳弗。但罗道耳弗是一个自私的伪君子,他不肯为爱玛丢弃田产、家业,竟不辞而别。罗道耳弗的离去,使爱玛精神上受到了很大的打击。
包法利带妻子去卢昂散心,凑巧又遇见了她当年的情人赖昂。两人旧情重温,骑马、喝酒、看戏,过着放荡的享乐生活,因此负债累累。她把包法利的积蓄和财产都送进了高利贷者手中后,迫于无奈去找罗道耳弗借钱,但被拒之于门外。此时,赖昂已对爱玛冷淡。绝望的爱玛服毒自杀。包法利已经破产,不久也潦倒而死。
作品寓深沉的感情于冷静的剖析之中,通过女主人公悲剧的一生,淋漓尽致地揭露了资产阶级的自私、贵族的无耻和教会的虚伪,真实地描绘了小市民生活的庸俗和幻想的破灭。它是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的不朽杰作。

包法利夫人

长篇小说。福楼拜作。1857年发表。通过爱玛为摆脱不幸婚姻的桎梏,追求“巴黎式”不切实际的爱情而导致毁灭的悲剧,抨击了法国外省贵族、地主、市侩、高利贷者的恶德丑行,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鄙俗、猥琐的社会风习及小巿民的庸俗性。作者善于借助环境和人物动作来刻画人物,大量采用比喻等修辞手法,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效果。

《包法利夫人》

是著名作家福楼拜的代表作,是法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中的一部优秀长篇小说。
《包法利夫人》 是福楼拜从1852年起,花费4年时间完成的一部长篇小说。在这部小说中,作家以简洁而又细腻的笔触,再现了19世纪中叶法国外省生活,通过塑造一个富有激情的小资产阶级女子爱玛的悲剧,对丑恶现实摧残、扼杀人们的精神提出了愤怒的抗议。女主人公包法利夫人爱玛是一位热情、浪漫的农村姑娘,她美丽、大方、对婚姻充满幻想。按当时中上层资产阶级的习惯,她被送进修道院寄宿学校接受教育。在狭隘闭塞的修道院生活中,她只有靠读小说寻求乐趣,这些诱人的爱情故事使爱玛看得入迷。爱玛幻想自己是书中的女主人公,一心巴望出了修道院后能找到一个充满诗意的情人。但是,实际生活远非爱玛想象的那么美妙,她很快发现她满怀激情嫁的丈夫包法利医生只是一个胸无大志、感情贫乏的庸人。爱玛在家庭生活里找不到幻想中的激情,就到社会上去寻找 “巴黎式的爱情”。一个偶然的机会,爱玛认识了地主罗道尔弗,在这个情场老手的引诱下,爱玛成了他的情妇。罗道尔弗是逢场作戏,而爱玛却对此倾注了全部感情。为了摆脱爱玛,罗道尔弗去了外地,爱玛的感情受到致命的打击。不久,爱玛又在卢昂遇到了赖昂。这个沉醉在浪漫主义幻想中的青年早就有意于爱玛,正处于感情低谷中的爱玛和他一拍即合。他们常常偷偷幽会,爱玛的趣味越来越低,情欲也越来越强。包法利的财产和积蓄经爱玛之手,源源不断地流入了高利贷者的腰包。慢慢地,爱玛那炽热的、无法控制的感情使赖昂生厌,赖昂开始竭力挣脱爱玛的感情,爱玛又一次陷入痛苦的深渊。在高利贷者的逼迫之下,她吞下了砒霜,完成了自我毁灭的进程。
《包法利夫人》 取材于当时一则真人真事。福楼拜的父亲有个学生叫德拉马尔,其续弦夫人古杜瑞郁纵情声色,甚至举债供养情夫,最后债台高筑,服毒自杀,德拉马尔不久也自杀而死。福楼拜在创作这部小说时不仅严格忠实事实,除人名、地名有所更动以外,尽量避免任何虚构。而且借助环境、社会的多侧面的描绘,深入挖掘了爱玛悲剧的社会根源,对资本主义社会修道院的贵族式教育和贵族的纨绔子弟、庸俗卑劣的小市民、冷酷的金钱关系及充满肉欲的 “爱情” 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鞭挞。

《包法利夫人》

法国作家福楼拜的长篇小说,发表于1856年。讲述一个在修道院受贵族式教育的农村姑娘,奉父命接受的婚姻与追求的浪漫爱情完全不同后,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使她日益堕落,最后以自杀告终。小说出版后,曾被官方以诽谤宗教、败坏道德诉之于法庭。最后控告没有得逞,反使福楼拜名声大振,成为评论家赞扬、读者喜爱的名家。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9 3:4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