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北京同仁堂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北京同仁堂

北京同仁堂是中药行业闻名遐迩的老字号,创建于1669年(清康熙八年),创始人乐显扬。1723年(清雍正元年)同仁堂开始供奉御药房用药,享受皇封特权,历经八代皇帝,长达188年。
300多年来,同仁堂把“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作为永久的训规,始终坚持传统的制药特色,其产品以质量优良、疗效显著而闻名海内外。以牛黄清心丸、大活络丹、乌鸡白凤丸、安宫牛黄丸等为代表的十大王牌和十大名药,一直在市场上供不应求,同仁堂也因此成为质量和信誉的象征;目前生产中成药24个剂型,800多个品种;经营中药材、饮片3000余种;47种产品荣获国家级、部级和市级优质产品称号。
1992年,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公司宣布成立。1993年以来,同仁堂相继在香港、马来西亚、英国和澳大利亚开设了分店,与泰国合资组建北京同仁堂(泰国)有限公司。
1997年5月,集团公司所属6家绩优单位组建成立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同仁堂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1999年2月,“同仁堂发展委员会”在京成立。2000年3月,以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为主要发起人,联合集团公司及其他6家有相当实力的发起人共同组建成立了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如今同仁堂集团己成为国有大型一类企业,在国务院确定的全国120家企业集团试点单位中,同仁堂是全国惟一的中药企业。

北京同仁堂

清代皇家御前“当差”药房。始建于康熙八年 (1669) 药店创始人乐尊育原是浙江宁波慈水镇人,在他任清太医院吏目时,得以博览历代方书,搜集诸多古方及宫廷秘方,遂创办同仁堂,除经营药材饮片外、尚制造丸 散、膏、丹等成药及药酒。雍正元年(1723)以后,取得向皇室御药房供药、制药之特权。由于同仁常所制药品配方独特,选料上乘,加工精细,疗效显著,故数百年来,享有盛誉。自雍正年间起,清宫要求同仁堂每三月进货一次,不得违误。并规定所进药材,须产品地道,质色兼优。御药房每次开列药物 “信贴” 及“粘单”,少则近百种,多则达数百种,需要量颇大。如乾隆四十八年 (1783) 秋,弘历赴热河狩猎,需带“随围药味咀片丸散”。由于御药房丸药不全,细料药味俱无,不敷应用,便按例下达紧急“粘单”,限期送至,计有珍贵药材等68种。同仁堂为严守向内廷供药价格不变、先进货后领银之合同,自雍正后百余年间,药价不断上涨,数倍于昔,致使该店连年赔累,至道光时,因垫支购药银两过多,周转欠灵。尽管如此,同仁堂药商对内廷仍维持雍正时代之药价。后终因长期亏损,实难支撑,该店才向总管内务府大臣具呈,恳借银两,以助药资,曾获 “恩准”。道光十七年 (1837),都城内外,药行公议,又涨药价。同仁堂恳请将所进“药味按仿时价加增”。经内务府转奏,亦获 “俯准”,谕令此项药价批归崇文宣课司报照市价核算,再经该门税务复批,即可调整。此后直至晚清时期,宫内购药一直沿用此项规定。光绪十四年(1888) 御药房呈文载,同仁堂药商“自本年三月一日起至三十日,所配合丸散等项药味,均己敬谨配合告成,全行交进,理合具稿核销”。“按照崇文门来文价值,缮写清单,共需实银七十六两二钱八分七厘。职等详查无异,理合附稿呈明,伏候堂台批准,照例移咨广储司,以便由本药房出具印领,赴银库领取银两”。上述呈文,可视为内务府执行调价旨意之佐证。同仁堂取得清帝 “恩准” 预借官银、调剂药价另两项特权后,扫清了在全国各地采购药材的经济及行政障碍,提高了该店的社会地位,营业日益发展,至光绪末年,“乐家老铺” 分号已增至34处,遍及上海、天津、汉口、长春、西安、长沙、福州等城市,同仁堂则成为当时中药行业中首屈一指之店辅。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9:5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