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北京崇文门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北京崇文门位于北京城南墙东侧。元代称为“文明门”,俗称“哈德门”、“哈达门”,又称为“海岱门”。称“哈达门”系因元代哈达大王府在其地之故。明永乐十七年 (1419年) 十一月,将元大都城南墙向南扩展约两华里,重建城门,永乐十九年竣工,仍沿“文明门”之称。正统元年 (1436年) 重建城楼,增建瓮城、箭楼,正统四年竣工,改名为“崇文门”。城楼形制为三重檐歇山屋顶,面阔五间,灰筒瓦顶,绿色琉璃瓦剪边。城楼通高三十三点四米,宽三十九点一米,进深二十四点三米。弘治、正德、嘉靖、隆庆、万历诸帝时均曾修缮过此门。清代沿明旧制,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修缮,1921年曾对城楼进行修饰,1928年将箭楼台基及瓮城拆除。明清两代造酒业多集中在东郊、南郊,故规定凡运酒车须进崇文门交纳酒税。明清均于此门设总课税之所。 崇文门城楼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