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北伐战争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087 北伐战争1924年1月至1927年7月,国共合作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国内革命战争。1924年1月,孙中山在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改组国民党,实现了国共合作。继之成立了黄埔军官学校,组织了国民革命军,进行东征、南征,肃清了广州境内的军阀势力,统一并巩固了广州革命根据地。1926年7月9日,国民革命军约10万人,从广州出师北伐,兵分三路进军。广大群众积极支援。1927年春,汉口、九江工人驱逐英帝国主义者,收回两地英租界,上海工人举行武装起义占领上海,革命势力迅速发展到长江、黄河流域。1927年4月12日和7月15日,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在上海、武汉发动反共政变。北伐战争结束。 北伐战争Beifa zhanzheng1926年至1927年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和推动下进行的、以打倒北洋军阀为直接目的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战争。五卅运动和全国工农运动的发展,为北伐战争准备了强大的群众基础。广东革命根据地的统一和巩固,为北伐战争准备了可靠的后方。这些表明,举行北伐的条件已经成熟。1926年2月,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中央特别会议,确定现时党的主要责任是从各方面准备和推动广东国民政府出师北伐,并作出了准备迎接北伐的决议。5月初,由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以叶挺为团长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奉令为北伐先遣队挺进湖南,揭开了北伐战争的序幕。6月4日,国民党中央通过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案。7月1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发布北伐动员令。7月6日,国民党中央通过《为国民革命军出师宣言》。7月9日,国民革命军在广州誓师,北伐战争正式开始。国民革命军共八个军,约10万人。蒋介石为总司令,李济深为总参谋长,白崇禧为总参谋次长,邓演达为总政治部主任。敌军北洋军阀有三支:一是盘踞于湘、鄂、豫、陕、冀一带并控制京汉铁路的直系军阀吴佩孚,拥有兵力20万人;二是占据江、浙、皖、赣、闽五省从直系军阀分化出来自成一派的孙传芳,拥有兵力20万人;三是占据东北和京、津地区及津浦路北段,并控制北京政权的奉系军阀张作霖,共有兵力35万人。根据敌我双方力量对比和敌人内部矛盾状况,北伐军决定采取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的作战方针。首先以主力攻取两湖,消灭吴佩孚,占领长江中游;然后转向东南各省,消灭孙传芳占领长江下游;最后在适当时机消灭张作霖及其他军阀。7月12日,北伐军占领长沙。8月下旬,在湖北咸宁汀泗桥、贺胜桥两次战役中击溃吴佩孚主力。10月10日,攻克武昌。至此,两湖战事结束,主战场转向江西。11月5日,攻克九江。8日,进占南昌,歼灭了孙传芳主力。12月18日,进入福州,占领福建。1927年初,北伐军分三路向长江下游的浙江、安徽、江苏推进。2月18日,占领杭州。3月中进抵上海附近。3月22日,上海工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举行第三次武装起义,解放了上海。24日,北伐军攻克南京。在北伐进军过程中,冯玉祥于1926年9月从苏联回国,在苏联政府和共产党人刘伯坚、邓小平帮助下,于9月17日率所部国民军在绥远五原誓师,宣布全军加入国民党,随后经甘肃、陕西进入豫西。国民革命军自广州誓师北伐,不过半年多的时间,就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占领了湘、鄂、赣、闽、皖、苏、浙等省的全部或一部,把国民革命由珠江流域扩展到长江流域。在北伐胜利进军影响下,西南川、滇、黔各省地方军阀也转向拥护国民政府。 国民革命军开入汉口英租界 北伐战争Beifazhanzheng1926至1927年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领导下,以打倒北洋军阀为直接目的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战争。1926年2月,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出兵北伐推翻军阀统治的政治主张,得到广大人民支持。5月,叶挺独立团作为北伐先遣队首先挺进湖南。7月9日,国民革命军约10万人正式出兵北伐,蒋介石任总司令。北伐军分三路进军。主要一路为第四、第七、第八军,向盘踞在湖南、湖北的直系军阀吴佩孚部发动进攻。7月占长沙、岳州,8月在汀泗桥、贺胜桥两次战役中,击溃吴佩孚主力,10月攻下武昌。第二路由第二、第三、第六军向江西境内的直系军阀孙传芳部进攻。11月占领南昌,歼灭了孙传芳主力。第三路为第一军,向福建、浙江进军,因敌人内部分化,于12月占领两省。在北伐节节胜利的形势推动下,1927年春,两湖地区农民运动猛烈发展。汉口、九江人民驱逐英帝国主义者,收回了两地英租界。上海工人举行武装起义,占领了上海。3月24日,北伐军攻占南京。至此,盘踞在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的直系军阀吴佩孚、孙传芳的反革命势力基本上被消灭。后来由于帝国主义加紧干涉中国革命,1927年4月12日和7月15日,蒋介石、汪精卫相继在上海和武汉发动反革命政变,残酷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人民,北伐战争的胜利果实被他们所鲸吞。到1927年7月,这次战争宣告失败。 北伐战争1926年至1927年间国共合作进行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革命战争。1926年5月,以共产党员为骨干的叶挺独立团向湖南挺进,揭开了北伐战争的序幕。7月9日国民革命军约10万人誓师北伐,蒋介石任总司令。北伐军主要一路为第四、第七、第八军,向湖南、湖北进攻。7月攻占长沙、岳州;8月经汀泗桥、贺胜桥两次战役,击溃吴佩孚主力;10月攻占武昌。第二路为第二、第三、第六军,向江西进攻,11月攻占南昌,歼灭了孙传芳主力。第三路由第一军向福建、浙江进军,12月占领福州。3月北伐军占领南京,北伐取得了重大胜利。由于帝国主义加紧干涉中国革命,国民党右派蒋介石和汪精卫先后在上海和武汉发动反革命政变,致使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归于失败 北伐战争1926年至1927年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的共同组织领导下进行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革命战争。1926年7月9日,国共合作的广州国民政府组织了国民革命军8个军约10万人誓师北伐,分三路进军。主要一路为湖南湖北战场,相继攻占长沙、岳州、汀泗桥、贺胜桥、武汉,击溃了吴佩孚军阀的主力。另两路为江西、福州战场,先后占领南昌、九江、福州等地,消灭了军阀孙传芳的主力。此外,冯玉祥国民军在五原誓师,占领甘肃、陕西。1927年4至6月,武汉国民政府进行第二次北伐,占领河南。北伐战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由于蒋介石、汪精卫的叛变,1927年7月北伐战争夭折。 北伐战争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合作,组织国民革命军,于1926~1927年间,为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而进行的革命战争。国民革命军8个军约10万人,战争过程中发展到40多个军近百万人,蒋介石任总司令。冯玉祥在五原组织国民联军5万人(后发展到20万人)响应北伐。1926年7月9日兵分三路正式北伐。10月10日西路占领武昌。11月8日中路占领南昌。12月9日东路占领福州。1927年3月西路军进入豫中,东路军进入上海,中路军进入南京。北伐军占领区面积达120万km2,人口1.5亿。1927年4月至7月,由于蒋介石、汪精卫相继叛变革命,北伐夭折。北洋军阀吴佩孚军约20万人,孙传芳军约20万人,张作霖军约35万人。历1年时间,基本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的军队,重创了张作霖的队伍。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