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北凉沮渠安周造寺碑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北凉沮渠安周造寺碑北凉碑刻。又称“凉王大且渠安周功德碑”。承平三年(445 )立。1902年至1903年间发现于新疆吐鲁番高昌故城内的寺院遗址。旋被掠去欧洲,藏于柏林民族学博物馆。碑文汉字,隶体,共22行,行47字,发现时上端略有残损,运输途中又发生断裂,估计总字数978字中,约缺损100字。碑文首行有“中书郎中夏侯粲作”,结尾有“监造法师法铠、典作御史索宁”题名。主要记述沮渠安周崇信佛教、兴建寺庙的经过。1905年端方赴欧洲考察时拓以归,有全拓本和1/4本两种,现存中国历史博物馆。录文中较好的是罗振玉的《西陲石刻录》本。原碑已在二战期间毁于战火。 北凉沮渠安周造寺碑北凉碑刻。承平三年(445)立。清光绪(1875—1908)年间出土于新疆吐鲁番高昌故城。用汉文书写。由中书郎中夏侯粲撰文,共二十二行,每行四十七字,上部略有残损。结尾有“监造法师法铠, 典作御史索宁”题名。主要记述沮渠安周崇信佛教,兴建寺庙的经过, 为研究我国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历史的重要史料。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被德国人*勒柯克掠去,现存柏林国家博物院。三十二年,端方(1861—1911)奉使赴欧考察时拓以归。拓本有二:一为完本,一为未完本,仅四分之一。完本纵135.2厘米,横85.8厘米,现存中国历史博物馆。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