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北庭都护府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北庭都护府

❶唐朝在西域建立的高级军政建置。主管天山北麓及伊、西、庭三州军政事务。治于庭州。始创于长安二年十二月十六日(703年1月7日),初隶于凉州都督府治下,神龙元年(705)改隶安西大都护府治下。景龙三年(709 ),唐谋北伐后东突厥汗国,晋级为大都护府,与安西分疆而治,安西主南,北庭主北。开元四年(716 ),亲王遥领安西大都护,安西主将降为副大都护,北庭亦随之还原为都护府。下辖瀚海、天山、伊吾三军及伊、西、庭三州。与安西的分工亦改为北庭主东,安西主西。其后,北庭都护又常加北庭节度使或伊西节度使衔。开元二十九年(741)以后,成为定制。肃宗上元元年(760)一度陷吐蕃,其后为河西军将收复,改隶河西节度使治下。大历二年(767)脱离河西管辖,恢复其独立建置。建中二年(781),德宗册拜北庭守将曹全忠为北庭大都护。自此,又晋级为大都护府。贞元八年(792)陷吐蕃。
❷元朝设置于高昌畏兀儿地区的军政建置。至元十八年(1281)由畏兀儿断事官改建,治于别失八里。元贞元年(1295)改为北庭都护府。

北庭都护府

军府名。北边防军的指挥机关。(见:北庭节度使)

北庭都护府

唐六都护府之一。太宗贞观十四年(640年),置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破城子)于天山之北。武后长安二年(702年),置北庭都护府于庭州,统辖天山北路东起今阿尔泰山、巴尔坤湖,西达今咸海(一说今里海)西突厥部族,与安西都护府以天山为界,分治南北。安史乱后,地入回纥、葛罗禄。至贞元六年,府治亦为吐蕃所攻占。

北庭都护府

唐朝在西域的军事行政建置,武则天长安二年(公元702年)设立。先天元年(公元712年),又设伊西节度使,由北庭都护兼任。北庭都护府统管天山以北地区,下置瀚海军(有兵12000人,马4200匹)、伊吾军(有兵3000人,马300匹)、天山军(有兵5000人,马500匹)。北有黠戛斯,东有东突厥,西邻突骑施,在安抚西突厥和突骑施,保卫唐朝西方边境,维护丝绸之路的天山北道和草原道,起过重大作用。贞元六年(公元790年),为吐蕃所占领。

北庭都护府

唐朝在西域的军事行政建置。唐贞观十四年(640),唐设立西州的同时,在天山之北设立庭州(今吉木萨尔)。唐朝攻灭西突厥汗国后,设金山都护府,管辖天山以北的十数个都督府。府治在庭州。武则天长安二年(702),改置为北庭都护府。统管瀚海军、伊吾军、天山军共2万人。德宗贞元六年(790年),为吐蕃攻占。

北庭都护府

唐六都护府之一。武则天长安二年(702)分*安西都护府置, 治所在*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破城子)。统辖天山北诸游牧部落。辖区驻有瀚海军、清海军、天山军、伊吾军等。辖境东起今阿尔泰山、巴里坤湖,西达今咸海(一说里海)西突厥诸部族。开元二年(714),后突厥可汗默啜子同娥特勤侵扰*北庭被击退。二十二年*突骑施部落首领苏禄大肆侵扰北庭。安史之乱后,唐势力迅速削弱,地入回纥、葛逻禄。贞元六年(790)府治庭州为吐蕃攻陷。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4:3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