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北江诗话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北江诗话

诗论。清洪亮吉(1746—1809)撰。六卷。亮吉有《洪北江诗文集》已著录。此编有仅刻前四卷或后二卷者,皆非全书。内容以论诗为主,亦有论及文、赋者,又有不少精确之考订。论诗以“性”、“情”、“气”、“趣”、“格”为等第,谓“诗文讲格律,已入下乘”。对袁枚等“性灵”诗派,深表不满。由于作者是经学家,论诗极重“诗教”,故封建伦理观念甚浓。然强调作诗以学问为本,求其“温厚和平”,主张“诗人不可无品”,仍有一定道理。有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八三年校点本。

北江诗话

诗话。六卷。清洪亮吉撰。洪亮吉(1764—1809),字稚存,号北江居士。阳湖(今江苏武进)人。乾隆五十五年(1790)进士,授翰林院编修,督学贵州。晚年因上书指斥朝政,触怒仁宗,充军新疆伊犁。后遇赦还,号更生居士。学问博洽,精于经学、史学,尤精舆地学,有《更生斋诗文甲乙集》十六卷、《卷施阁诗文甲乙集》三十二卷等多种。
关于《北江诗话》,王国均《序》云:“先生立身以忠孝为大,论学以经史为宗,论诗以《三百篇》为主,故于魏、晋诗人,独取陶靖节,以其去古未远也。盛唐李、杜,已视为诗派之支流。历宋、元、明、旁及各家,吞云梦者八九,目中安有余子哉!”洪氏论诗,以性、情、气、趣、格五字为标准,重忠孝,重大节。由此标准出发,批评袁枚诗“佻”而“淫艳”;厉鹗诗“意取尖新”,而“气局本小”。论诗歌艺术亦有崇古倾向,如论吴伟业“殊昧平仄”,沈德潜学古人而“全师其貌”,“先已遗神”,王士禛“受声调之累”,改杜诗至于“点金成铁”;朱彝尊学初唐、学北宋只是“邯郸学步”,等等。洪氏在诗歌艺术上,确有不少创见。其论诗立场,坚守儒家伦理精神,深有忧国济世意识,是清代最具有批判性的诗评家之一。
有《粤雅堂丛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排印本。

北江诗话

四卷。清洪亮吉 (1746—1809)撰。洪亮吉,字君直,一字稚存,号北江,晚号更生居士。阳湖 (今江苏省常州市)人。乾隆五十五年 (1790)进士,官至贵州学政。洪亮吉幼年刻苦读书,精通音韵、训诂和史地之学。受到袁枚、蒋士铨的赏识,与黄景仁、孙星衍友善。工于诗和骈文,著有 《卷施阁诗文集》、《更生斋集》及《北江诗话》等。《北江诗话》是洪亮吉晚年手定的论诗之作。他论诗以性、情、气、趣、格为等第,提出诗要 “另具手眼,自写性情”,认为 “讲格律,已入下乘”。主要针对沈德潜的格调说和翁方纲的肌理说。诗话中评论古时和当代诗人,多精到之处。此书有道光刊本,光绪三年 (1877)重校、重刻本。粤雅堂本、《卷施阁丛书》本。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0:3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