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十八般武艺 |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
释义 | 085 十八般武艺中国武术传统用语之一,泛指多种武艺。其内容提法各异。最具代表性的是明末谢肇浙著《五杂俎》所提出的: “一弓、二弩、三枪、四刀、五剑、六矛、七盾、八斧、九钺、十戟、十一鞭、十二锏、十三槁、十四殳、十五义、十六把头、十七绵绳套锁、十八白打。”所谓“白打”是指拳术。清初周亮工著《闽小记》说:“武艺十八,终以白打,明其不持寸铁也。”另明代抗倭名将唐顺之著《武编》说:“军器三十六,而弓为首;武艺一十有八,而弓为第一。”古代作战以弓为远兵利器,故特重弓术。 十八般武艺❶作为军事术语出现在兵书上,始见于南宋华岳撰《翠微北征录》。该书卷七记“武艺一十有八,而弓为第一”。具体分别为“一弓、二弩、三枪、四刀、五剑、六矛、七盾、八斧、九钺、十戟、十一鞭、十二简、十三挝、十四殳、十五叉、十六杷、十七绵绳套索、十八白打”。其中除“白打”为“手搏之戏”,即“徒手拳术”外,其余十七种皆为兵器各称,因主要指演练这些手执冷兵器的技艺而得名。故后派生出“十八般兵器”一词,以概指中国古代的种类繁多的兵器。 十八般武艺武术器械的总称。也泛指多种武艺。名称最早见于南宋永嘉戏文《张协状元》,元杂剧、明清小说中也多有提及。十八般武艺在不同时期所指内容有所不同。明代朱国祯《涌幢小品》中指一弓、二弩、三枪、四刀、五剑、六矛、七盾、八斧、九钺、十戟、十一鞭、十二锏、十三挝、十四殳、十五叉、十六耙头、十七绵绳套索、十八白打。后人又称之为“大十八般”。清代以来又有“小十八般”,即:棍、棒、槊、镋、铲、钯、锤、戈、矛、刀、枪、剑、戟、斧、钺、鞭、锏和叉。此外还有“九长九短”的说法,九长是枪、戟、棍、钺、叉、镋、钩、槊、环,九短是刀、剑、拐、斧、鞭、锏、锤、棒和杵。其他几种说法互有增减,以上未涉及而包含在内的还有镰、代、抉、藤牌等。总之十八般武艺包括了各种长短、单双、软硬、明暗武器,可徒手,可用器械,包括了打、杀、击、射、手搏等多种技能。 十八般武艺武术术语。始见于元曲。泛指多种器械武艺。其内容各时期有所不同,且有多说。 十八般武艺的几种说法
十八般武艺十八般武艺是使用十八般器械进行武术演练的技能。其说法不一。有的说是刀、枪、剑、戟、棍、棒、槊、镗、斧、钺、铲、钯、鞭、锏、锤、叉、戈、矛等十八般。有的说是弓、弩、枪、刀、剑、矛、盾、斧、钺、戟、鞭、铜、挝、朵、叉、耙头、棉绳套索、白打等,元曲 《古今杂剧》即有记载: “他十八般武艺都学就,六韬书看得来滑熟。” 后来有的已演变为体育运动项目或杂技艺术。 十八般武艺十八般武艺是使用十八般器械进行武术演练的技能。其说法不一。有的说是刀、枪、剑、戟、棍、棒、槊、镗、斧、钺、铲、钯、鞭、镜、锤、叉、戈、矛等十八般。有的说是弓、弩、枪、刀、剑、矛、盾、斧、钺、戟、鞭、锏、挝、朵、叉、耙头、棉绳套索、白打等,元曲 《古今杂剧》即有记载: “他十八般武艺都学就,六韬书看得来滑熟。”后来有的已演变为体育运动项目或杂技艺术。 |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