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华北蝼蛄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华北蝼蛄huabeilouguGryllotalpa unispina无脊椎动物,昆虫纲,直翅目,蝼蛄科。成虫体长3.9~4.5厘米,腹部近圆筒形,体色为淡黄褐色或黑褐色。后足胫节内上方常有刺1~2个。3年完成1代。食性复杂。前足短粗,胫节变宽,上有4个扁齿,跗节基部有2个锐齿,适于在土中掘成隧道,故称开掘足,为农业上的重要害虫之一,常咬食小麦、玉米、粟、棉花、蔬菜等作物的根部、嫩茎、幼苗及种子。又称“大蝼蛄”。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各省。多在凌晨或夜间活动,成虫有趋光性。后翅较前翅长,能作短距离飞行。成虫和若虫均能在土壤中筑洞,洞道纵横交错,并有产卵室,每次产卵25~85粒,一生约产200粒。白天栖息在洞内。雌虫有护卵和护育若虫习性。 图173 蝼蛄 华北蝼蛄Chinese mole cricketGryllotalpaunispina Saussure,昆虫纲,直翅目,蝼蛄科。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西北及华东的山东、江苏北部;俄罗斯(西伯利亚),土耳其也有分布。食性杂,寄主主要有小麦、水稻、旱粮作物、棉花及蔬菜等。成虫体长39~45 mm,黄褐或灰褐色,前足开掘式,后足胫节背侧内缘一刺,个别无或有两个刺。若虫形似成虫,有13龄,末龄若虫体长41 mm。3年完成1代,以成虫和若虫在土内越冬。生活习性似非洲蝼蛄,但成虫身体笨重,飞翔力弱,扑灯时落在地面较多。防治方法同“非洲蝼蛄”。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