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8.团头鲂、罗非鱼、白鲫等养殖技术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8.团头鲂、罗非鱼、白鲫等养殖技术1962年2月,无锡河埒渔业一队等单位从湖北省梁子湖引进团头鲂,经过试养取得人工繁殖育苗的成功。到60年代末已在全省普遍推广,成为淡水养殖的主要品种之 一。1959年省水产研究所从广东引进莫桑比克罗非鱼。1971年无锡市水产研究所越冬保种获得成功,自繁鱼苗,扩大放养。从此以点带面在全省推开。1979—1980年,南京市水产研究所、扬州市水产技术指导站、丹徒水产养殖场先后引进尼罗罗非鱼,越冬保种均获得成功; 扬州市水产技术指导站用尼罗罗非鱼与莫桑比克罗非鱼杂交制种,产生一代品种福寿鱼。这种鱼逐渐取代莫桑比克罗非鱼,成为江苏重要的养殖鱼类。1981—1985年,中国水科院淡水渔业中心利用奥尼亚罗非鱼雄性同配子与尼罗罗非鱼雌性杂交,产量超过福寿鱼,1986年开始推广应用于南京、扬州等地。1977年,苏州地区和无锡市水产研究所从广东引进白鲫 (日本大板鲫)试养。人工育苗取得成功后,在苏州、无锡、南京等地推广。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