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8.水稻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8.水稻甘肃水稻面积很小,且种植分散,稻区自然条件差异大。甘肃南部稻区属亚热带润湿气候,中部稻区属温带半干旱区,河西走廊稻区属温带干旱区。全省种植的0.5万多公顷水稻分散在9个地、市的30多个县(市、区),而且大面积连片种植的稻田较少。甘肃水稻种植绝大部分采用水旱轮作, 一般前茬都是旱作物,后茬种稻。由于受气候条件的限制,只能一年收获一季稻谷,或春种秋收,或早熟作物收获后,夏种秋收。甘肃种稻具有一季高产的优势。河西走廊稻区和黄河沿岸稻区由于水源等自然条件比较优越, 一般亩产达500公斤以上,最高达800公斤以上。但栽培技术还不够先进,如果进行模式化栽培和引进新技术,单产水平还会大幅度提高。为了充分发挥本省一些地县发展水稻的资源优势,缓解城市大米供需矛盾,省上在“八五”期间每年投资100万元,本着“因地制宜,统一规划,先易后难,分片开发,连片种植”的原则,在河西和沿黄等5县(市)投资建设水稻生产基地,水稻生产得到了较快发展。到1992年,全省水稻种植面积0.57万公顷,比1949年扩大26.7%,总产达到3.59万吨,比1949年增长2.8倍。1994年与1989年相比,开发区水稻种植面积由0.21万公顷达到0.6万公顷,扩大0.39万公顷,总产量由1 222万公斤达到4 590万公斤,增加3 368万公斤,增长近3倍;1994年为城市提供商品稻3 700万公斤,效果非常显著,并为进一步开发本省水稻生产提供了经验。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❶旱育稀植技术有了突破性发展。“八五”以来,该项技术的推广应用成为甘肃水稻栽培史上的一次革命,至1994年5县(市)推广旱育稀植技术0.4万公顷,占水稻播种面积的71.1%, 每亩水稻平均538公斤; 总产量3 212.42万公斤, 占水稻总产的78.2%; 纯收入829元,节约成本31元。仅此一项为农民增收节支142.6万元;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