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湾花园
这座花园历史悠久,可被视为澳门首座花园,现占地面积7000平方米。它的由来与卡斯蒂利亚(西班牙)方济各会会士于1580年2月2日建立的圣方济各修道院相关;这座花园的中文名称为“加思栏花园”,也就是“卡斯蒂利亚人的花园”的意思。
1861年,修道院被拆卸,在原址兴建了现今的加思栏兵营,而原来的绿化区则成为对外开放的花园。花园由苏雅士(Matias Soares)设计及监工,由现今的南湾大马路向上至东望洋新街,共分三层。
1920年,花园前方一带开始进行填海工程,黄土代替了绿水,园圃渐渐远离大海。1935年,开辟加辣堂街,花园的面积大为减少,园内的音乐台被拆卸。今天,曾作为酒吧的八角亭还巍然立于花园的一端;这座中式亭子现已成为小型公共图书馆,由澳门中华总商会负责管理,是澳门较佳和较多读者的图书馆之一。附近两棵古树——樟树和榕树很有观赏价值。
拾级而上,便到达花园的最高处,那里中央有一座3个喷嘴的喷水池,此外,还有儿童游乐场和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阵亡战士的圆形塔楼。这座建筑物现为澳门伤残人士协会会址。美观的绿色栏杆沿石级扶手修建,围绕着花园的最高处,直达东望洋新街的入口。
华士古达嘉马公园、得胜花园
花园建于19世纪末叶,坐落于昔日“花士古达监麻新路”的地段上。1898年,当局为纪念伽马(Vascoda Gama)率领的舰队抵达印度400周年,遂修筑了这林阴大道。大道全长500米,阔65米,两旁遍植假菩提榕,树影婆娑,充满田园色彩。部分古树至今仍屹立该处, 见证百年沧桑。
时移世易,今天林阴大道已不复存在,在原址先后建成了学校、酒店和治安警察厅等建筑物。而这两座花园便是这条“公共人行道”现存的建筑。
得胜花园占地仅约2000平方米,其重要性在于它的历史意义。那里早期被称为“懊悔者之园”,不久又先后改称“胜利之园”及“得胜前地”。
得胜花园是将“得胜前地”重整后建成的。这个广场呈圆形,直径58米,位于昔日花士古达监麻新路北面,其中间路段绕过这广场。
华士古达嘉马花园占地面积不大,仅约5000平方米,由两幅方形地段组成。在花园上方,安放了纪念伽马的半身铜像,铜像下是方尖形石碑和一些浅浮雕,由雕刻家高士达(Tomas da Costa)创作。
1997年,澳门市政厅重整这座花园。在园内下方建一波浪形喷水池,修筑路径,搭建凉亭,供市民歇息;在公园上方,也绕铜像修建了水池和喷泉,令花园培添幽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