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9. 新绛县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9. 新绛县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位于山西省西南部,汾河下游。汉置临汾县。后魏置东雍州及南太平郡,治柏壁城,在今新绛县西南10公里。不久改郡名为征平,旋又废州,改郡名为正平。东魏复置东雍州。北齐改为绛州。隋改为正平县。明省县入州。1912年改新绛县。县境多历史名镇,古迹胜景。县西北三泉镇,因春秋时有慧、清、谚三眼清泉而得名,古名雄镇,俗名不舍。晋文公曾至此食尽,其臣介子推“割股奉君”故事即发生于此。镇内有“石鼓神泓”等风景区。县北有北苏镇,史谓晋名臣赵盾被屠岸贾残害后,赵家曾于镇属赵仙庄避难。北苏镇黄土坡山中,有隋代哲学家文中子(王通)读书处清濂洞。镇中有唐建福胜寺,宋建净梵寺大殿和寿圣寺。县西南的阳王镇,地处新绛、闻喜、稷山三县交接处,历史上是新绛、汾南重镇,有元明建筑稷益庙,庙壁画群为堪与永乐宫壁画媲美的艺术珍品。县西北的泉掌镇,西汉时为长修县治,北周设长秋镇,古迹有唐代白胎寺。明清时村东有泉五眼,村中心有泉一眼,故有“泉掌”之名。新绛县城内的绛守居园池、龙兴寺、绛州三楼等,也是著名古迹。新绛红毡、雕漆等,是深受旅游者青睐的手工艺品。交通有侯西铁路和多条公路。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