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印花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印花陶瓷装饰传统技法的一种。在成型修整过尚未干透的湿坯上,用预先制成的刻木或烧陶的印模打印出花纹,然后施釉烧成。中国陶瓷装饰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印纹陶上,就已经普遍使用。隋代用不同的印模相间排列,增加纹饰变化。宋代时印花发展到用完整的盘或碗的印模,在坯体半干时,套压在印模上,加力拍打,使坯体与印模完全吻合,形成完整的装饰花纹,至此印花装饰达到了成熟阶段。宋代定窑白瓷印花盘、碗,是传统陶瓷中的佳作。印花装饰在现代日用陶瓷的盘、碗上仍被应用,和现代化的旋压成型与滚压成形相结合,发挥了新的作用。 印花将图案纹样用不同的方法印染到纺织品或特定的坯布上的加工过程。如果按工艺方式分别有:直接印花、防染印花、拔染印花、转移印花、植绒印花、发泡印花等。按操作形式可分为:手工印花和机器印花。几种手工印花工艺简介如下:❶浆印。先用油纸刻好版,然后把花版放在布上,刮上印花浆料。印花浆料分直接印花色浆和防染色浆两种。如用防染色浆则需要染色。这种方法唐代已开始应用,工艺比较简便。 印花Yinhua用转印的方法使染料或涂料在织物上形成图案纹样的过程即为印花。印花实际上是有计划地进行局部染色,要求形成一定的图形或花纹,并能够比较牢固的附着在织物上。印花是纺织品进行装饰化的重要方法之一。我国早在新石器时代已开始采用凸版在陶器上印制纹样,到周代用于印章、封泥,及至春秋战国时期,凸版印花已用于织物上,到西汉时期已有相当高的水平。隋唐时期出现有大量的印花织物,通过“丝绸之路”传输到西域,而后又传到日本国。在凸版印花开始发展的前后,同时又出现了另一种印花方法,即是雕纹镂空版相继出现,与凸版印花并驾齐驱,也相应发展起来。这种印花技术,据史料记载,秦汉时期就已有之,到南北朝时期,这种工艺已有相当大的规模。隋唐时期,技术更趋完善,已能生产“五色夹缬罗裙”等高级产品,并发明了镂空板上加筛网,解决了印刷封闭圆圈类的花纹不断的难题。宋代夹缬印花生产已经专门化,印花织物非常流行。夹缬在隋唐时期已传入日本;宋代以后,随着海上交通的发展,逐步被带到西欧各国。40年代之前,在我国多采用滚筒印花和“浆印”,50年代以后,印花工艺技术及生产得到比较大的发展,先后出现了平版筛网印花、圆网印花等机械化生产,印花工艺不断改进,纺织品的外观效果和内在质量得到很大的提高。 印花布 印花用染料在织物上印制花纹图案的加工过程。按所用设备分为滚筒印花、筛网印花、模版印花3种;按工艺分为直接印花、防染印花、拔染印花、转移印花4种。 印花将易熔的玻璃磨细,混合油剂调制成彩釉,用彩釉以印刷的方法把花样和图案印于制品表面的工艺。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